仨大棚搞采摘,一年增收十多万
草莓采摘游火爆,农户足不出户赚大钱
2014年03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3日讯(记者 代曼) “电话从早响到晚,两部电话都接不过来。”家住福山门楼镇的郭永宝每天至少接30个电话,都是冲着家里3个草莓大棚去的。春季采摘游已经成了市民近郊游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往地头钻,这让一些草莓种植户嗅到了商机,足不出户卖草莓,却赚个盆满钵平。
  “赏美景又能尝美味”,家住芝罘区的于春雷这两个月就采摘了4次草莓,“多数是陪家人去,那个时候天冷没处玩,大棚里暖和有春天的感觉。”
  各种自发组织的采摘群体也活跃了起来,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李群告诉记者,自己参加了像健身俱乐部、车友俱乐部等不同主题的圈子,每周都会有人在组织采摘活动。
  “春节期间就有人过来采摘了,最近每个周末都能接待两三百人。”今年是郭永宝做采摘的第8个年头,郭永宝说,以前是自己找买家,现在是买家找你,“足不出户卖草莓,还能卖个好价钱。”郭永宝今年专门租了7亩地,建起了3个采摘大棚,“3个大棚干采摘,一年多收入十多万元。”
  烟台可供采摘的草莓大棚多集中在福山、莱山等地,而草莓采摘园大多是原来的种植大棚转型而来,家住福山东周格庄村的靳梅家里有6个草莓大棚,现在5个可供采摘,“如果卖给贩子一斤批发也就15元左右,天气越暖和价格降得越快,如果做采摘,不仅价格能提上来,而且还省了人工费用。”
  不过,草莓采摘游也存在着很多不足。记者调查了解到,“来了就摘,吃完就走”,是目前烟台大多草莓采摘园主要的运营方式。
  来自青岛的游客李先生曾和朋友到福山摘过草莓,绕了几圈才找到,“都是农户自家的大棚,有的位置很偏,交通不方便。”记者来到几处采摘大棚探访发现,基本没有餐饮、娱乐配套齐全的采摘园地,大多数采摘点只是临时空出来的种植大棚。
  调查中发现,目前烟台旅游市场很少有专门推出采摘线路的旅行社,大多仍以论坛、QQ群等形式来召集采摘游客,省国旅烟台分社总经理刘延东认为,“挂个牌子就搞采摘,形不成规模,配套过于单一,很难撑起一日游来。”
  “产品趋于同质化,缺少特色,配套不足,缺少整体的规划。”相关专家认为,现在不少所谓的采摘园仍停留在“有啥卖啥”的阶段,很难打造品牌,形成影响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