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帮过我,我也要帮别人”
残疾商人高晓波做公益回报社会
2014年03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王帅 
  2月26日,环翠区胜利社区陶遵功老人和陶传敏老人分别获赠价值近两千元的助听器。助听器由高晓波提供,以解决他们无力购买助听器的窘状。
  高晓波是名残疾创业家,更是个爱心使者。每年,高晓波都会义务为居民检查耳朵,为贫困家庭送去生活用品,捐赠助听器给弱势群体。
  因曾接受过别人帮助,之后高晓波接过爱心接力棒,不断回报社会。
  编者按:
  三月到,又是一年的雷锋月。今年是雷锋逝世的第52个年头,时光流逝,但精华沉淀,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一直在续写着《雷锋日记》,他们叫殷树山、戚道昌、邵本道,她们叫“社会妈妈”,这些名字想必我们都不陌生,他们都是威海好人。让我们一同去回顾他们所做的热心事儿,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身边的雷锋,让雷锋精神和春风一起温暖三月的威海。
他的名字总和公益行动相连
  2月26日,高晓波带队的医护人员来到陶遵功老人家里,为他测量听力,并为其选择合适的助听器。陶遵功今年83岁,2013年两条病腿被截肢,高昂手术费用给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沉重一击,更不用说购买助听器这类“奢侈品”。不能出去闲逛,听力极度低下的陶遵功只好将轮椅停在电视边,看像辨声。
  从胜利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陶遵功的情况后,高晓波亲自进行走访,并决心分别为陶遵功和来自低保家庭的陶传敏测听力和赠送助听器。
  陶传敏怎么都没想到,戴上助听器的她能和外孙子轻松地聊天。“得花很多钱吧!”助听器对陶传敏家的支付能力来说也比较昂贵,她不知道该怎样向这个大高个致谢。她想留高晓波吃顿饭,被高晓波谢绝了,“我只是想把助听器给最适合它的人。”
  截至目前,高晓波共捐赠过多少助听器,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他的其他志愿活动更是无法统计。这些年,他的名字总是和公益联系到一起,资助残疾儿童、领养地震遗孤、捐赠助听器、为聋人提供手语学习辅导、协助聋儿康复训练、为寒门学子捐赠爱心报纸等。他还牵头组建了爱心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专门帮助聋人,教他们手语,带他们走出无声世界,步入真实的社会。
  社会从没有忽视他的爱心行为。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山东省十佳青春创业之星、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环翠区道德模范、威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等。
用亲身经历来给别人上课
  “社区有没有特别贫困的家庭,我打算长期资助他们。”3月3日,胜利社区主任卢敏双称,这是年后高晓波见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在卢敏双眼里,高晓波是个实在、低调、有爱心的人,他自己脚踏实地挣钱,却从不忘记回馈社会。
  接受过高晓波帮助的姜先生也说,高晓波总是身体力行,揭自己的伤疤给别人看,告诉别人该怎样保护耳朵,怎么预防听力下降,怎样排解内心烦闷。曾经听过高晓波讲课的本报小记者韩禹受到启发,“叔叔是位残疾人,但他一直在坚持献爱心,我以后要向他学习。”
  在帮助聋人群体活动中,高晓波把失败创业过程和低谷心理状态全盘托出,并分享乐观心态。由于聋人群体比较孤僻和偏执,高晓波始终卖力交流和引导,帮助一个又一个聋人。“我也是个聋人,我理解他们,我希望能尽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并带动更多的人帮助他们。”
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前行
  很多人说,商人做公益,还不是为了宣传。高晓波认为,“别人帮过我,我也要帮别人。我在做一个普通人都明白的事情。”
  高晓波17岁时因病致聋,但耳聋并未拦住他创业的脚步。养过兔子、鹧鸪,开过服装超市等,但他屡次以失败告终。总结经验和教训后,他最终决定投身擅长的领域——助听器。
  在创业的初期,高晓波收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和照顾,并依靠不断拼搏收获果实。事业稳定后,高晓波没有忘记别人的好,便开始了付出和回报。
  高晓波认为,他的成绩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取得的,他们的帮助不是让他自己发家致富,而是希望他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我只不过从别人手中接过了爱心接力棒,继续前行而已。”
  他还希望把自己的公益行为当做留给子孙的财富,指导他们感恩、行善和付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