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梦想 巾帼显魅力
——菏泽农村一线女教师的风范与追求
2014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景佳 通讯员 邹爱武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办好农村教育是人们的迫切愿望。那么,如何才能让所有人都能“上好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普遍、大面积地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肩负重任的首先是我们的乡村教师。
  登上我们今天版面的女教师张红专、李顺津,只是千千万万个农村教师中的一员,平凡而普通,但正是他们这些平凡的人,撑起了农村教育的一片蓝天。
张红专: 往返数十里,身肩四门课,累并快乐着
  “这里的学生朴实天真,有对知识的渴望,我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你问我能坚持多久,至少10年没问题吧,我想现在国家那么重视农村教育,10年后这里应该一切都变好了吧。”
  张红专是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朱屯小学教师,参加工作4年。名字中带个“专”字的她一点也不“专一”。张红专一个人担了4门课,平均一天5节,而小学生一天只上6节课,可以说,一天下来她几乎是连轴转。
  2010年,张红专大学毕业后来到朱屯小学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学校简陋的办学条件让她始料不及。由于语文教师短缺,体育专业毕业的她只好去教语文。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从电脑上下载优秀案例模仿,乐观开朗的张红专很快便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法。
  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学生们体育课像放羊,学生连课间操都不会做。张红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告奋勇担起全校6个班的体育课,用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指导孩子们练习队形,领着孩子们做体育游戏。条件虽然艰苦,孩子们却能体验到体育课堂的精彩与快乐。
  后来,学校专门腾出房子建起舞蹈教室,张红专又把爱好舞蹈的学生集合在一起。从此,这个偏僻的小学校园里渐渐充满了笑声、歌声,以往对区里举行的文艺活动望而却步的朱屯小学,2012年参加了全区中小学生才艺大赛,张红专编排的舞蹈《健康歌》一举获了奖,全校师生为此欢呼雀跃了很久。
  张红专说,自己从来不把困难当困难。也正是这种从小在农村生活磨练出来的韧劲,让她从来不服输,不怕吃苦。四年前她第一天来学校上班的时候,由于离家远上午没法回去,而学校里又没有食堂,她午饭就吃烧饼咸菜。第二天,她和新来的同事买来简单的炊具开始生火做饭,一直坚持了四年。
  张红专每天从家里到学校要往返数十里。她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往学校赶,不论刮风下雨从不耽误学生上课。暑假远程研修,为了多学一点东西,她总是冒着酷暑早早赶到研修地点。去年她的《回归生活,莫忘初衷》,因真实体现了她的生活语文思想,得到省专家的肯定。
  很多人曾问她:是什么让你坚持留在农村?你还能坚持多久?她回答说:“这里的学生朴实天真,有对知识的渴望,我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你问我能坚持多久,至少10年没问题吧,我想现在国家那么重视农村教育,10年后这里应该一切都变好了吧。”
李顺津: 在农村教书,我从不后悔
  “选择了教师就要努力奉献,我从不后悔在农村教书。”
  17年前,李顺津因为怀念故土毅然放弃城市生活,回故乡菏泽当了一名乡村中学教师。17年来,她一直坚守着最初的理想,为农村教育默默奉献着。如今,李顺津已是牡丹区安兴镇中学首席教师,成了学科带头人。她的“激励教学法”得到上级教研部门的认可,并且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
  教学中,李顺津善于根据农村实际,指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检验和巩固,并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放到课堂上去寻求答案。比如,她让学生课下搜集生活中的用电浪费现象,不仅让学生学到用电常识,同时培养了节约意识。
  李顺津还善于用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有一年教初二,她遇到一个叫刘成祥的学生,聪明但不好学。李顺津不想让他刚学物理就掉队,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让他回答简单的问题和生活常识,并适时鼓励。刘成祥不仅物理成绩没有掉队,其他学科成绩也慢慢赶了上来,并顺利考上了高中,现在已经是一所医学院的大学生。
  据了解,李顺津一家三口至今住在由原来的教室改成的两间不到50平方米的破旧平房里。丈夫也在同一所学校教书。他说,李顺津是个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在家吃完饭后很少做其他事情,总是在电脑上查找资料,一家人交流的机会都很少。”
  2011年4月,李顺津感觉自己左脸有些异样,肌肉麻木并隐隐疼痛,舌头也不如往常灵便。当时正面临学生毕业前的关键时期,她作为首席教师还正带领同事搞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繁忙的工作让李顺津无暇顾及自己,等到去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面瘫,已过了最佳治疗期。即使这样,李顺津休息了一周就迫不及待地回到课堂,自己的病却永远留下了后遗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