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环泰细品徽文化、大黄山
黄山、宏村、西递、婺源……8日游持续报名中,3月25日发团
2014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年初,被誉为“中国首部山文化大片”的纪录片《大黄山》在央视一套、九套和安徽卫视热播。《大黄山》第一次从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全景展现黄山之美,进而揭示出中国山文化之美。
  黄山雄踞皖南,集各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故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黄山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处纵览,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
  无论对于普通游客,还是摄影爱好者来说,选择春天前往婺源的一大原因,总脱离不开那耀眼的金黄——油菜花田。三月下旬,婺源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油菜花海视觉盛宴。千亩梯田油菜花海,层层叠叠,如金蛇舞动。梨花赛雪,桃花嫣红,菜花金黄,白墙黛瓦掩映其中,云雾萦绕,如梦如幻,显现出不凡的华彩。婺源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小村子,在这些古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苍漳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在婺源,许多小村庄的古建保存完好,布局各具特色,每一个游客来到这里,都能找到心灵最深处的共鸣,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景象。
  婺源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其乡村之美,在于浑然天成的和谐。山水间飘渺着的朦胧雾纱、古意盎然的民居、石径、廊桥,青山绿水环绕其间,剔透着一派水墨丹青的韵味。春天,从钢筋丛林中逃离,让婺源的春天澄净心灵。婺源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梦,梦境般的即遥远又真实的古老村落,河水倒映着徽派建筑典型的标志马头墙,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格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
  从江岭的山坡上俯瞰,在青山绿水花丛中,黑白相间的老房子蹲伏在那里。以黑白为底色的古建筑,在青山绿水的背影下就像是一副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山水给予我关爱,我亦回报以赤忱,也许这就是婺源给人的感觉……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始建于北宋,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3月25日由泰安环泰国旅组织的自组团线路:黄山、宏村、西递、徽州古城、花山谜窟、婺源、亳州、合肥8日游目前正在火热报名中。目前公司因规模扩大及业务发展需要,已于3月1日搬迁至东岳大街9号天禧科技大厦5楼。新址位于主干道市中心,市公安局对面、联通营业厅西邻,观光电梯直达楼层,更便于公司为新老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逸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