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谁是你身边的“活雷锋”
2014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秀英正在给老年人理发。
     面对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我们或许会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愤慨社会的尔虞我诈,也或许已经淡忘了“雷锋精神”,忘记了3月5日是“学雷锋日”。但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雷锋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当你正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当你扶一下路边摔倒的陌生人时,当你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钱包归还失主时……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全民动员,留住身边的“活雷锋”,传承身边的“雷锋精神”。
  本报记者 王领娣 王茜茜
  2012年夏天,为了赚外快,我跟好朋友丁丁去了青岛打工,由于饮食不注意,到了青岛没几天我就得了急性肠胃炎。在青岛,我俩没有其他亲人朋友,病发时,丁丁将我从四楼背了下来,累得她满头大汗。
  我在医院一共住了四天,期间所有的事情都依赖丁丁,她为了照顾我还把兼职工作辞掉,白天就坐在病床边,给我买饭陪我聊天,晚上便趴在床边休息。跟她说感谢的话,她开玩笑说我矫情,其实我是真的非常感谢她,只是不知道怎样表达,那段时间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
  ——鲁宏小区 刘艳
  2007年,刚到滨城区上班,有一次下班后下起了大雨,电动车后胎不知怎么被扎破了,无奈,只能披着雨衣,推着电动车在雨中前行。一位好心的大姐看我推着电动车以为轮胎没气了,在下着大雨的情况下,主动停下车问我,是否电车没气了,还说她带了打气筒可以帮我打气。虽然没能帮上我,但是当时她的这个举动,让身处窘境的我,深深地感受到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后来,我就买了一个打气筒,一直放在电动车上,如果遇到路边有推车的人,我也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到现在也帮助了三四个人。
——滨北街道办事处 王继磊
  刚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大包小包地准备了好几个兜,没想到,在校门口向宿舍走的路上竟然下起了雨,两只手早已被大兜小包占满了,要腾出手来撑伞更是不可能的。我两手提着沉重的行李,雨水从头发上往下流,心里抱怨着为啥老天要在这个时候下雨。
  这个时候,一个陌生的声音说:“同学我来帮你吧。”他一手撑着雨伞,一手帮我提着行李,一直将我送到了宿舍楼下,最后询问他的名字,他也没说。每每想到这件事,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
  ——麒麟阁小区 杨盼盼
  “走百家门、知百家情、帮百家忙、暖百家心”,刘秀英就是我身边的“活雷锋”。之前小区里有一位烧烫伤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刘秀英就主动担起她日常生活的料理工作,问寒问暖、洗衣做饭,甚至为她洗脚、擦身,照顾了小半年。还有一些高龄遗属,刘秀英也经常去关心照料他们。
  在滨南站西边有个自建的公厕,一直没有专人打扫。刘秀英看见了就主动承担起打扫的责任,每天都去,义务打扫了两年多。2013年,刘秀英正式退休。本来应该在家享福的,但她又当上了义务理发员,专门为老同志理发。我们都称她是“好大姐”。
  ——建翔小区西区 吕同保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在农村老家,老人生病住院,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周末在读初中的俩孩子回家要书本费,当时我和老伴愁的不行。晚上,我俩到邻里街坊家去借钱,那时各家生活条件都不好,虽然就十元钱,但愣是没借到。
  第二天,一位七十四的老太太听说我借钱的事情后,拿着她攒的十块钱一大早就送到了我家里,那十块钱用手帕一层一层包了不知道多少层,大都是毛钱。老太太跟我说:“孩子上学重要,先把钱拿去用吧。”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情我也不知道跟子女说了多少遍。
——观湖花园 张女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