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评书的时光
2014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玉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还很贫困。我们那地方还未通电,电灯都没见过,不用说电视机了。村里也无什么娱乐场所。当时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就是听收音机。而评书联播则是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节目。 
  那时电台每天中午都会播放一段评书。当时最著名的评书艺人是刘兰芳。她最拿手的评书是《岳飞传》和《杨家将》。刘兰芳嗓音清脆,字正腔圆,说起评书来飞动流走,给人一种爽脆淋漓的感觉。尤其是她那种语速极快、一气呵成、飞电过隙、骏马注坡式的“贯口”绝活,令无数听众赞不绝口。 
  单田芳先生晚出,一开始他那副“公鸭嗓”让人觉得不对味,但很快人们就被他那独特的嗓音所倾倒,成为忠实的“单迷”。单田芳先生说书声音洪亮,气势充沛。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从他嘴里活灵活现地吐出,荡气回肠,扣人心弦。书中有大量独具特色的“单氏”格言警句,如“听人劝,吃饱饭”、“酒要少吃,事要多知”、“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有想不到的事,没做不到的事”、“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听众听了,无不点头称是,体会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当时,一部《隋唐演义》响遍大江南北,倾倒亿万听众。     当时袁阔成和田连元先生的评书也脍炙人口,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那时评书每天只播一段,中午开始,晚上重播。人们只要听上几回,便如同吸了鸦片一样,上了瘾。每天中午,大人从地里收工回家,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评书联播。一段评书只有半个小时,说到紧要关节,醒木一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每当听到这句话时,心里便好生遗憾,恨时间过得真快,感觉不过瘾。心里又挂念着下回的情节,在一种既享受又遗憾的心理下开始了各自的工作,期盼着第二天中午的到来。
  农民下地劳作累了,中间歇息时,便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谈论评书情节。谈得兴高采烈,津津有味,不自觉地就进入了评书中。为杨七郎被乱箭穿身而痛心不已,大骂奸臣潘仁美残害忠良,一个个气胀脸庞,义愤填膺;为寇准智审潘仁美而叫好,为杨六郎手刃潘仁美而大快心胸,一解心头之恨;为杨宗保被困天门阵而忧心忡忡,为穆桂英何时打开天门阵而心急万分……
  那时的评书爱好者中午收听后,晚上还要重听一遍,细加品味。偶尔有人中午未得听,晚上一定要补听。如果因为有事中午、晚上都没能听,心里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遗憾感,为这段未听评书情节着急,迫不及待地向听过之人询问未听内容。虽然听者把主要故事情节讲了出来,但未听者却还是为不能原汁原味地收听而遗憾好一段时间。
  评书听得多了,自然会长知识,学语言。我至今仍记得一件小时候因听《隋唐演义》而使我“露脸”的事。那时我七八岁,春节时随父母到姑家串门子。由于是第一次去,街坊四邻都去看热闹,大人们你一言他一语地逗我玩。其中一个大人忽然问道:“你跟姑亲还是跟姨亲?”我本想只说跟姑亲以博姑高兴就行。可就在此时,我的脑子里电光石火地一闪,忽然想起《隋唐演义》里秦琼认姑一段,单田芳那磁性的声音立即回响在耳际,我当即脱口而出:“当然跟俺姑亲。俗话说“姑表亲,姑表亲,骨头断了连着筋。”此言一出,语惊四座。大人们赞叹不已,纷纷夸我会说话。姑更是喜得合不拢嘴,多年后还常常提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