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气“吹”到福利院
团体少一半 献爱心不再扎堆
2014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月5日上午,一批青年志愿者到社会福利院陪孩子做游戏。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本报3月5日讯(记者 李榕)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5日,记者从多家养老机构了解到,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今年雷锋日未出现扎堆献爱心的现象,团体献爱心较往年减少一半多。养老机构的老人们表示,最欢迎互动、聊天等精神关怀,最反感图形式、走过场的爱心慰问。
  3月5日上午,在德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的十余名爱心人士前来看望他们接力照顾了10年的孙丽娟老人,将老人和他们第三张“全家福”挂在床头,和老人唠唠嗑,希望给老人带来欢乐。
  德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安女士说,往年每逢重阳节、三月学雷锋月,献爱心的人比平时多很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六七拨。考虑到老人和孩子不能过多被打扰,加之福利院接待能力有限,很多个人和团体的申请只能推掉。
  “今天一共有四拨提前预约来献爱心的团体,较往年减少了一半多。”安女士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今年雷锋日未出现扎堆献爱心的现象,“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来福利院献爱心的企事业单位明显减少,更多的是以个人名义前来献爱心的。”
  “去年雷锋日有四五拨爱心人士来给老人送米面、并帮忙检查身体等,但今年一个没有。”德城区爱帮敬老院的相关负责人称,不倡导爱心人士扎堆献爱心,但还是希望献爱心能成为一种日常行为。
  78岁的岳树珍老人在德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住了7年,她说,老人只要有人来看就很开心,但她不喜欢扎堆、走过场的慰问,“有的来了拍几张照片就走了,大家常来聊聊天更好。”
做男保姆的多为夫妻档
  本报3月5日讯(记者 贺莹莹) 3月5日,记者从多家家政公司了解到,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多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家政服务队伍中男保姆的比例越来越多。
  “春节前父亲因骨折入院,一直是我们子女在照顾,老人出院后,我们上班不能再请假,考虑到父亲上厕所等行动不便,就打算找个男保姆。”德城区的李女士说。新华路知心大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需要男保姆的雇主是家里有男性老人需要照顾,儿女认为女保姆照顾其生活起居可能不太方便。另外,医院的病人需要陪护,男保姆力气大,能够协助病人活动。
  “我们公司在职的女家政人员100人左右,男家政人员差不多20多人,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男保姆的数量还在增加。”青年路五环家政公司董女士介绍,男保姆价格相比女保姆每月也要高出几百元,而且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
  据了解,现在男保姆多为夫妻档,农村和周边县区较多,年龄在40岁-55岁之间。家住解放北大道的刘先生做了十年的保姆,10年前,他下岗后,妻子就劝他和她一起做保姆。“很多人认为一个大男人干女人的活很丢人,我不这么认为。我做保姆之前进行了正规的岗前培训,护理老人所获得的薪资也不错,靠劳动赚钱很光荣。”刘先生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