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妈妈”:泮(pan)爱香
3年为149个孩子联系到资助人
2014年03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6日讯(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衣涛) 在栖霞西城镇希望小学工作,亲眼目睹了太多孩子为生活所困,泮爱香老师和曾经的学生一起,为栖霞贫困生和深圳好心人之间架起了桥梁。3年来,他们已经为149个孩子联系到了资助人。为帮到更多孩子,几乎每个周末,泮爱香都会和栖霞“爱的传递”公益团队的义工到村里走访,调查落实孩子们的资料。
  2011年,泮爱香和王莉雁、刘爱红、丁燕、陈志展一起成立了栖霞“爱的传递”公益团队,为孩子们奔忙联系长期资助人。从各处了解到孩子们的信息后,泮爱香和义工们会利用周末先下去走访,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联系资助。
  起初,泮爱香和队友们在朋友圈子内部发起呼吁,后经曾经的学生牵线,她联系上深圳当地的热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栖霞“爱的传递”公益团队与深圳“爱的传递”一对一助学、深圳mini车友会等爱心公益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联系资助贫困学生的总金额达30万元。
  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获得资助,或是逢年过节孩子们发来祝福短信,泮爱香心里总会觉得美滋滋的。
  但助学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拿到贫困生的资料后,泮爱香和队友会在第一时间走访调查。将孩子们的信息反馈给深圳的好心人后,好心人通常会直接联系孩子家长落实情况,但由于有的孩子家长不接电话或沟通中出现问题,偶尔就会发生误会。
  “最麻烦的一次我们连着上门很多次,一遍遍给资助人解释,才解决了矛盾。”泮爱香回忆说,曾经因为有个受助孩子的家长精神有问题,在电话里称“家里没孩子”,使得好心人怀疑贫困生资料的真实性,她和队友连续多次下村拍照提交资料,并找来相关证明材料,才把问题解决了。
  “一点点小误会,都可能挫伤资助人的热情。”泮爱香说,为了让更多孩子得到帮助,沟通环节中的一丁点小问题都不能轻视。泮爱香说,她和队友想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拿到资助款项后,泮爱香(左)总会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受访者供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