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吻”
文/片本报记者张永斌
2014年03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养女咬伤了王均秀的右手大拇指。
  王均秀嚼碎了包子,口对口给养女喂饭。
  王均秀在包包子,丈夫曹宗恋正在生火。
  王均秀平日要吃不少药。
  家徒四壁但收拾整洁。
     她没有收到过女儿三八节的礼物,她甚至没有听过女儿叫一声“妈妈”,但是她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母亲”最伟大的含义。
  近三十年不离不弃,嘴对嘴喂养一个捡来的残疾女婴。本报连日来报道了东港区陈疃镇曹家沟村王均秀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从捡到这个女儿到现在,接近30年的时间,王均秀用爱温暖着这个不幸但又幸运的孩子。
  她没有收到过女儿三八节的礼物,她甚至没有听过女儿叫一声“妈妈”,但是她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母亲”最伟大的含义。
  王均秀用炕头上的大锅蒸热了大包子。然后,她端着上了炕。她将包子咀嚼后,将其喂入养女的口中。养女一口气,吃了约十个包子,花费了接近一个小时。像这样的“程序”,王均秀每天得进行两三次。
  王均秀的右手拇指指甲盖上黑黝黝的,十分扎眼。她说给养女喂食时,两次被她牙齿咬到。“咬到了她也不知道松口,厉害的那次,都看到白森森的骨头了。”她心有余悸地说。
  王均秀以一位普通母亲的身份干了一件最不普通的事,近30年如一日,嘴对嘴喂饭,细心照顾着一个残疾的,不是亲生的孩子,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还能怎样呢?
  也许,在人这一生中,有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但在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母亲,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对母亲那深深的爱。
  作家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而这位被慈母哺育近30年的“弃婴”却不能发出人类最美好的声音,无法说出报答的一句话。
  写有“身体安康”字样的春联,紧紧贴在房间的墙上。这四个字昭示的朴实愿景,十分无力而又格外感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