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反应迅速 反腐不遗余力
代表委员热议两高报告,司法公开成最大亮点
2014年03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0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代表两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报告对反恐等热点反应及时,并勇于直面冤假错案等问题,案例具体、数字详实,是代表委员的普遍感受。

本报特派记者 马云云 李钢 3月10日发自北京       
司法公开力度大 14省法院裁判文书全部网上公开 
  “司法公开、阳光司法是今年两高报告里的最大亮点。”10日,听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后,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施杰如此描述对报告的最深印象。 
  “像去年济南中院通过微博全程直播薄熙来案庭审情况,效果就非常好。”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金杜(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青有着同样的感受,去年我国在司法公开方面成效显著。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今年要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最高人民法院及东中部14个省区市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依法全部上网公布,其他省区法院3年内全部实现这一目标。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提出,建立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向社会公开制度,增强司法公开的主动性、及时性。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吴鹏飞介绍,山东省开通检察门户网站、检察微博、民生微信等290多个。以山东省检察院为例,去年10月10日在新浪、腾讯同时开通官方微博。截止到今年3月10日,共发布各类信息1476条,粉丝数已接近48万。这种把“脚板走访”与“网络对话”结合起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方法,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解决群众诉求。

直面敏感问题 纠正冤假错案,体现尊重人权
  “坚决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也是两高报告的一大亮点。”施杰说,两高报告均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这体现了对人权的重视。甚至有专家认为,此次两高报告将人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恪守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原则,严格排除非法证据,各级法院依法宣告825名被告人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等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同样提出,坚持有错必纠,对从申诉中发现的“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于英生杀妻案”等冤假错案,及时与人民法院沟通,提出依法予以再审改判的意见。 
  “冤假错案是影响司法公正的毒瘤,必须坚决予以清除。”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做客人民网时表示,为了做好纠正冤假错案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主动加大冤假错案的复查再审工作力度,切实做到查实一起、纠正一起。 
  “一方面要纠正冤假错案,同时一定要防止新的冤假错案发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表示。 

反恐旗帜鲜明 把“平安中国”放首要位置
  “两高报告还在第一时间对昆明‘3·01’暴恐事件作出回应。”在吴青看来,这是中国司法对这种暴恐行为作出的最有力回应。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在2014年工作的第一项中提出,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惩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群众等一切暴力恐怖犯罪,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严惩破坏军事设施等犯罪,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回顾2013年工作时也提出,积极投入“平安中国”建设,深入开展反分裂、反颠覆、反恐怖斗争,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暴力恐怖犯罪。密切关注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领域出现的新情况,突出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严惩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在这次两会上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要加快反恐立法。”朱征夫认为,把“平安中国”放在首要位置,有着特殊的背景,两高报告中的表述,表明司法机关反应比较快。“司法工作要服务大局,及时严惩恐怖犯罪,保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反腐保持高压 去年查办县处级以上官员2871人
  “反腐败在两高报告中同样是个亮点。”吴青说,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中均对反腐败有着重论述,彰显了对反腐的重视。 
  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显示,去年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同比分别上升9.4%和8.4%。突出查办大案要案,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的案件2581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871人,其中厅局级253人、省部级8人。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指出,去年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判处罪犯3.1万人,其中包括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施杰说,“尤其像薄熙来案,通过公开审判,会对腐败分子产生有效的震慑。无论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必须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将受到法律严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