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和学生难成真心朋友
2014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吴金彪 程凌润   
  济南高一学生与同学发生口角后独自离校坠落山崖;嘉祥一名16岁留守少年在同学聚餐时喝下1斤多白酒猝死;莱芜一名初四学生因当众念检讨书出现厌学情绪。连续两天,省内接连出现在校中学生自伤或伤人事件,暴露出当下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缺失。
遇难题更愿找同学
  2013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小学校要按照每10个班级配备1名专职教师的标准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而在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环节中,也要加入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采访中,历城一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早已按照要求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而且每周还有专门的班主任老师值班,但显然,这样的努力并没有杜绝不幸个案的发生。
  据记者了解,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很多学生遇到问题后并不会去找家长、老师,而只找要好的同学。
挫折教育应受重视
  “这是因为他们和老师之间有距离感。”济南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涛表示,目前学校里负责心理教育的老师大多是授课老师,他们之间还是一种“师生关系”,不是专业心理学上所说的“朋友关系”。这多少影响了孩子遇到困难去沟通和被了解的意愿。
  “青少年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亟须加强人文教育、挫折教育。”张洪涛认为,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与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不完善和缺失有很大关系,“没有一个孩子是坏的,出现问题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张洪涛说,现有的教育一般强调高智商、好成绩,实际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高情商和高挫折商。“挫折商”又叫“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在智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情商和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和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青春期渴望被尊重
  针对刘强厌学的事情,记者咨询了莱芜市心理咨询师许岩,他告诉记者,青春期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大都来自于同学或者异性,他们渴望被尊重,老师这种处理方式让刘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如果没有人接纳他,他就会通过打架等方式发泄出来。”
  陈毅中学教师谢守军有着20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谢守军表示,老师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学生可能有一个心结,不方便说出来,从而出现了反常之举。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一旦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就会抱怨他,这样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也就没有了“安全感”。
  “老师在解决类似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急于下结论,要掌握好处理问题的火候。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真诚、有效的沟通,家长也应该对孩子温和,不能表现出一种无奈的表情,让孩子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只有老师与家长形成合力,才能给学生创造“安全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