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
2014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有话说 
  张洪欣(龙口市)

  最近,笔者在故里的一家小饭馆吃拉面,见老板的一个四五岁的堂孙在那里用餐完后,还能主动帮助收拾顾客用完的碗筷,这一举动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人们都夸他从小爱劳动,将来也会有出息。这事发生在一位幼童身上,实属不易,也许他是受到了大人的熏陶和教育,也许他是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影响。
  此刻,笔者脑海中蓦然浮现出十多年前在烟台遇到一位朋友的情景。他乡遇故知,心情自然高兴,寒暄几句之后,笔者把目光转向了朋友身旁的一位七八岁的小姑娘,朋友说:“这是我的小女儿。”也没有人指点,那个小姑娘便对我说:“伯伯您好!”伴随着一声问候,她那一双明亮的眼睛楚楚动人。让人一看,她确是一个懂文明、讲礼貌、很有教养的孩子。
  《三字经》开篇之首就提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每个人在出生初期,本性都是善良的,天性是接近的。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得到的生活环境和后天教育各有不同,行为习惯就发生了差别。由此可见,早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择机对幼小的孩子做正面的教育和感化,送阳光,播春风,洒雨露。
  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幼童的心田犹如一方沃土,我们可在此处栽种正直的树苗,播撒优良的种子,培育红花硕果。幼童的灵魂也恰似一张白纸,我们可在其上书写精美的文字,描绘秀丽的图画。天长日久,幼童将会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习惯,弘扬优美的道德,铸就高尚的品质,长大后,也将会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否则,我们如果对其放任自流,那么,邪风恶习就有可能乘虚而入,侵袭其幼小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对此,我们切勿掉以轻心。弘扬正道,方为上策。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好
  刘学光(莱山区)

  近期对于建筑垃圾“活埋”长满树木的山沟、占领60亩闲置耕地、堆起1米多高在居民楼后的报道,读后感触颇深,为没地儿倒的建筑垃圾忧心忡忡。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特别是在旧城、村加快改造步伐的现在,更应当对其进行升级处理,原有的处理办法已经不能胜任发展过速的当今垃圾产出量,要把垃圾变成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把“放错地方的资源”重新整合利用,让它变废为宝,成为新的可持续再生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建筑垃圾采取更加环保的处理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再生垃圾处理厂”这样的厂子,急需诞生。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将建筑垃圾专门回收,经过加工,根据需要,变成再生预拌混凝土、路面砖、墙体材料、沙石、粉煤灰加气砖等多种新型建材产品。将建筑垃圾变成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成为一举两得的环保新型建材,这样,既减轻了城市发展、环境美化的负担,又变成一个有效益的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岂不美哉。
  建筑垃圾有了归宿,人们的居住环境就会更加美丽,城市就会更加靓丽,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眉清目秀、更加清洁秀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