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遍50多个村帮七旬老人寻亲
莱州志愿者历时3年多,终于为老人找到失联50多年的亲人
2014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李静

  网名为“松山”的70岁老人现居重庆,年轻时被秘密选拔参与原子弹研究,离开了老家莱州。后又因辗转多地工作,“松山”渐渐与老家的亲人失去了联系。
  老人心里一直惦念着家乡的亲人,并通过QQ向莱州志愿者求助。随后,莱州多名志愿者历时3年多,访遍50多个村,终于在近日为老人找到了亲人。
辗转多地工作 渐渐和亲人失联
为帮老人寻亲,志愿者寻遍50多个村子
  这两天,70岁的“松山”有点激动,远居重庆的他通过视频和失散多年的亲人后代联系上后,一直谋划着要回莱州沙河镇的老家看看。
  作为核工业部首批选拨的百名人才之一,“松山”年轻时分赴重庆、贵州等地秘密工作,和老家的亲人渐渐失去了联系,但回家的念想在他心里萦绕了50多年,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能找到莱州老家的亲人。
  10日晚,记者联系上“松山”老人时,他还沉浸在找到亲人后代的喜悦中。“老一辈人都不在了,但亲人的后代都挺不错的。”通过QQ视频和老家的亲人取得联系后,他一直谋划着回老家看看。
  “松山”回忆说,老父亲15岁出门做生意后定居北京,接着将老家的大伯、二伯、三伯也一起接到了北京。但后因种种原因,三个伯父先后回到老家沙河生活。而年轻时被秘密选拔进入核工业部参与原子弹研究的他逐渐和亲人失去了联系。后来,“松山”又辗转到四川、贵州等地工作,尽管心里一直惦念亲人却始终没机会寻找。
  远离故土,在重庆当地听到山东口音,他都会忍不住凑上前搭讪。“家乡话听着就是亲,心里高兴。”“松山”说。
  退休后,寻亲的念想更强了。这些年,“松山”一直在通过QQ找寻烟台老乡群,多方打听期冀能获得亲人的一丝线索。
  一次偶然的机会,“松山”在QQ群内寻到了网名为“拉拉吃水”的莱州论坛志愿者。老乡相见分外亲近,当得知“松山”老人始终在寻找家乡的亲人时,热心的“拉拉吃水”二话不说担起了为老人找家人的重任。随后的3年多,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辗转寻遍了50多个村子。
  2010年10月,莱州论坛志愿者团一行3人,先后去了沙河镇十余个村庄打听线索。但因线索很少,加上70岁以上的老人沟通困难,找寻无果。
  2011年,莱州论坛志愿者团一行3人又先后去了土山镇、东宋镇、三山岛镇、灰埠镇,走访了40多个村,打听老人亲人的信息,仍然无果。担心亲人已经故去,“松山”几次打算回老家探望。
  2012年,根据任姓族谱整理出的信息,“拉拉吃水”和志愿者们拿出15天时间专门寻找,行程千余公里,仍然没打探出有用的消息。
  去年,当“拉拉吃水”一行第四次前往沙河走访时,得到了沙河派出所副所长张胜军的大力支持。志愿者、义工及民警在村里拉网式排查后,事情终于出现转机。
  当地一位老联防员回忆说,沙河胜建村有个已去世的任姓老人和志愿者描述的情况很相符,任姓老人还有两女一儿在老家。拿到信息后,志愿者们第一时间赶赴任姓老人的儿女家中,并确认了他们就是“松山”老人要找寻的亲人。
老人想回趟老家,谢谢那些好心人
  信息反馈给“松山”老人时,他非常激动。和亲人通过电话和QQ视频取得联系后,他又和家人谋划着趁春天回老家看看。
  “老家还是好人多,没想到还能找到家里人。”为找寻亲人,早年“松山”曾在网上和威海乳山一位老师取得联系,得知老人思乡心切,这位好心人还特意给他寄去了胶东大馒头。
  近乡情更怯,过了春节之后,“松山”老人又有些动摇了。“家里老一辈人都不在了,回去也不怎么认识了。”电话里,“松山”担心老家只剩下伯父的孙辈们,自小在北京长大又漂泊外地这么久,即使见了面,亲人间也会没什么话说。
  提到老家人都过得很好,瞬间他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不断询问莱州的天气情况和习俗。“有机会还是想回去看看,毕竟那里是我的根。”犹豫半响,“松山”说还是想回趟莱州。
  “还想回来谢谢这些好心人,没想到大伙这么帮忙。”“松山”老人感慨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