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别怕,有爹在!”
56岁慈父捐肝救子,暴走一周消灭脂肪肝,下周将进行活体肝移植
2014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对于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父子俩做好了一起面对的准备。
  11日,在青大附院,医生指导刘加和(左)父子俩填写活体器官移植材料。
  对于儿子的病情,父亲刘加和整日牵肠挂肚。
   文/本报记者 杨林 片/本报记者 张晓鹏
先天性肝病发作,壮年男子吐血昏迷
  今年30岁的刘祥杰原本是一名货车司机,日照东港区三庄镇徐家沈马庄人,2009年,刘祥杰的儿子楠楠出生。
  新生命到来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很久,2010年初,刘祥杰开始大便发黑,感觉浑身没劲,以为是普通感冒的他在当地小诊所打了一个星期的针,结果病情非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连儿子也抱不动了。”
  镇医院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脾肿胀到正常大小的五六倍,称病情罕见,建议去北京看病。
  刘祥杰在北京找了三家医院,做了肝穿刺、骨髓穿刺等检查后,被告知得的是先天性肝纤维化。
  2010年9月,刘祥杰突然开始吐血,他再次赴北京求医,接受了肝脏血管支架手术和脾脏治疗。“治疗以后感觉身体有劲了,也没再吐血。”
  得病后,刘祥杰再也无法开货车,只能在日照市区卖石膏娃娃为生,每天下午4点多出门,晚12点半收摊。妻子白天在4S店里忙完,晚上帮他看摊。
  然而,病魔仿佛总是挥之不去,2013年春节,刘祥杰吐血晕倒,再次去北京做了肝脏血管支架。
儿子得病父揪心,五旬父亲捐肝救子
  反复治疗让这个家债台高筑,每去北京复查一次,家里至少得准备5万元,随着病情恶化,刘祥杰已经不能再摆摊,只能在家休息。
  刘祥杰的病情一直牵动着父亲刘加和的心,治疗中,刘加和多次问过医生“什么办法治疗效果最好”,得到的回答都是“肝移植”,从此给儿子找肝移植的想法就埋在刘加和心里。
  2013年8月,父子俩在济南联系肝移植,得知仅买一个肝就要30余万元,此时家里为刘祥杰治病已花去25万多元,债台高筑。
  没钱从哪找肝?爱子心切的刘加和想到了自己。
  “肝的来源就俩,一个是买别人捐献的,一个是活体取肝,把我的肝给儿子,不就省去了买肝的钱。”得知父亲要捐肝,刘祥杰并不同意父亲这样做,他怕已经56岁的父亲经不起移植手术的风险。
  最终,刘祥杰还是没说服倔强的刘加和,俩人签了肝脏移植协议。
暴走消灭脂肪肝,父子下周做手术
  今年3月3日,父子俩来到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来青岛之前,刘加和担心自己的肝和儿子不配型,专家的检查给刘加和吃了颗定心丸:父子俩的肝配型没有问题。
  不过医生检查发现,刘加和有轻微脂肪肝,脂肪肝在移植中不建议使用。医生还给刘加和出了个主意:通过多运动来消除脂肪肝。
  为了救儿子,运动成了刘加和每天强迫自己做的事情。早晨四五点钟刘加和就起床,从青大附院走到海边,在海边继续暴走两个小时后再回病房。下午5点吃完晚饭,刘加和再去海边暴走俩小时。
  “10日,医生又给我拍了张片子,说我的脂肪肝已经消失了。”脂肪肝消失成了刘加和最高兴的事情,下周,他就将和儿子进入手术室,把自己的部分肝脏移植给儿子。
  记者从青大附院了解到,这台手术也是青岛第一例活体肝移植手术。
  刘加和从日照赶来时带了20万元,这些钱有的是爱心人士捐的,还有部分是村里乡亲凑的。不过,对于两台器官移植手术来说,20万还远远不够,刘加和还在为后续的治疗花费发愁,以务农为生的他已经没了收入来源。
  “只要能把孩子治好,花多钱也愿意。”记者了解到,刘祥杰的手机号为18561618129,想要献爱心的人士可以联系。
  为了救治患有先天性肝纤维化的儿子,56岁的日照农民刘加和决定将自己的肝脏部分移植给儿子。为了给儿子一颗健康的肝,刘加和每天花四个小时走路锻炼,消灭脂肪肝。下周,父子俩将在青岛完成肝移植手术,这也是岛城第一例活体肝移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