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4天没有灌肠,能喝小米粥和鸡蛋羹
治疗两周,小早早已能下床走路
2014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早早在医院的儿童游乐区玩耍。
    救救孩子 
早早妈妈寄来感谢信
  本报3月11日讯(记者 王茜茜) 滨州两岁大肚女孩早早在武汉同济医院就医后,仍不断牵动着各地市民的心。11日,记者从早早妈妈张玲玲口中了解到,早早的身体状况大有好转,肚子的排气量增加,而且在中药调理下,早早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了。
  11日上午9点40分,早早奶奶看着手里的一万块钱,感动地直流泪。“太感谢了,要不是因为你们这些好心人,还不知道孩子会怎么样呢?”早早奶奶边擦眼泪边说,“等早早长大了,一定让她好好回报社会。”
  自早早在武汉同济医院住院后,仍不断有好心人询问早早的近况并奉献爱心。11日上午9点30分,中国房产超市网滨州站总经理张铎带着几名员工来到早早奶奶家里。“看到早早的事情后,就想着要尽一份力,更何况,这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张铎说。
  11日下午5时30分,记者电话联系到张玲玲,此时早早正在病房里准备吃晚饭。“现在早早的身体好多了,每天总是拉着我们带她出去转转玩玩。”张玲玲说,医生建议早早多运动,有利于身体恢复。坐滑梯、爬梯子,同济医院外科大楼9楼的儿童游乐区就是早早每天的乐园。此外,早早已经可以喝小米粥和鸡蛋羹,而此前她只能喝点菜汤。
  现在,早早每天要喝150ml的中药,身体正在慢慢恢复。“喝中药调理已经快一周了,早早的排气量增加了。”张玲玲说,刚进医院时,早早几乎都不排气,但自从中药治疗后,早早排气次数多了,每天造瘘袋都是鼓鼓的。
  另外,早早之前手术中被提取的肠道神经样本已经被寄回武汉。“医生说早早的病情比较特殊,属于肠道神经发育不良,但是肠道病变的具体长度还不确定,需要中药调理后,再做仔细分析。”张玲玲说,如果分析结果不乐观,早早的整个大肠都会被切除。“现在先调理身体,如果恢复好,就做小肠造瘘手术。如果调理后排便效果还是不好,就做直肠切除术。
  截至11日,早早已经坚持4天没有灌肠了。“医生建议先暂停灌肠看看造瘘口的排便情况,如果一直灌肠容易造成依赖,不利于身体恢复。”张玲玲说,如果治疗效果显著,就会带早早回滨州当地医院调理,以节省医疗开支。
  各位关心和支持早早就医的好心人,辛苦奔波的各位媒体记者: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全家人向社会关心和支持早早就医的好心人道一声谢谢,向辛苦奔波在鲁汉两地的记者们说一声辛苦了!
  早早现在已经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于武汉同济医院就医,而且早早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好转态势。在医生的建议下,早早已经开始尝试中医调理,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好,而且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出去玩了。虽然中药疗效及以后的手术都充满未知数,但是孩子的病有了希望,这就是我们全家最大的欣慰。
  在早早出生的那一刻起,在医生的只字片语中,我预感到,我们全家将为这个新生命倾注比常人多数倍的心血,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现实还是几乎击垮了我们的家庭。从早早八个月大开始,我们便带着她不停地寻医问诊,滨州、济南、北京,但凡是有希望的地方,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带着孩子去求医。但是天不如人愿,虽然手术做了一次又一次,早早的病情却不见好转。看着可爱的女儿整天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心痛如刀绞!再加上,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更让早早的治疗举步维艰。最让人窒息的是,各大医院都对早早的病情束手无策,治愈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早早的生命似乎走到了尽头。
  小早早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就在我们山穷水尽,绝望无助的时候,齐鲁晚报以及武汉当地媒体的持续关注,让早早的病情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的好心人慷慨解囊,让我们又燃起了生的希望。大家不仅在物质上给了我们帮助,也在精神上给了我们安慰与鼓励,还有大家提供的上百种偏方、疗法,送给早早的各种玩具、一条条问候短信,都极大地鼓励着我们全家,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博爱。我坚信,在社会大家庭的帮助下,早早的病一定可以治愈!
  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全家的感激之情。早早的病治愈后,我们打算把善款捐赠给有这种病的贫困儿童,让爱心传递下去。
  最后,衷心的祝福各位读者及关心支持早早的好心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敬礼

2014年3月3日
   早早妈妈张玲玲
爸爸尹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