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青山,十多年只过了俩春节
植树节来了,向守卫在一线的护林员致敬
2014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郭延冉 通讯员 周秀兰
  他们常年以深山为家,与树木为友,几乎走到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起早贪黑,终年守护着万亩林场,只为留住我们共同的绿水青山。他们是护林员,是青山卫士。在植树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莱芜市马鞍山林场,听护林员讲述他们的故事。
一天走五六十里山路,凌晨前不敢入睡
  从雪野旅游区环湖路白北座村向北行驶,经过几里陡峭且颠簸的山路,记者到达马鞍山林场马鞍分区,见到了50岁的护林员张惠水。他刚巡视完一遍辖区,粗糙的双手紧攥着对讲机。“611正常”,对讲机传来其他同事报平安的声音。有警报警,无警报平安,这是护林员们汇报工作的原则。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每隔两个小时都要汇报一次自己辖区内的情况。“汇报时间要求到晚上10点,实际上在凌晨之前没有敢入睡的。时刻保持着警惕,就担心突发状况。”张惠水说,每年的10月1日至来年的5月31日是防火期,这期间最怕晚上接到电话了,一来电话八九不离十是有火情。
  马鞍山林场面积24000亩,18名护林员守护着这里树木的安全。要掌握好几万亩林场的情况,护林员们全靠一双勤快的腿。“巡完一遍自己的辖区要走一二十里地,我每天大约要走五六十里的山路,三个月能穿破两双胶鞋。”张惠水开玩笑说,“这些年可是练就了一双好腿。”

十多年只过了两次春节, 碰上雨雪就是过节
  8个月的防火期,护林员几乎没有休假,与家人一起过春节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只有遇上大雪才能实现。“干我们这行的,最盼着下雨下雪。十几年来,我一共过了两个春节。一次是2009年,一次是2012年。”张惠水对仅有的两次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记得非常清晰,这两个春节都遇上了大雪,他得以回家过年。
  遇上大雪意味着可以暂时休息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会被困在山中。由于护林员们平时都住在深山里,距城镇路途遥远,且不便通车,因此他们每次上山都要准备好几天的干粮,一旦大雪封山,很容易断粮。与张惠水一个林场的同事就曾遇到过。记者在鞍山分区护林员的住所看到,厨房里仅有几棵大白菜,每个人房间里最常见的就是腌咸菜的罐子。每天的例行巡逻让这些独自居住的汉子们疲乏无比,回到住所也不愿再动身做饭,就着咸菜吃干粮是最佳选择,偶尔喝几盅小酒解解乏就是享受了。
  这样崎岖的山路,张惠水每天要走五六十里。
防火无小事,希望工作得到理解和尊重
  记者了解到,除了每天的例行巡逻,林场的瞭望哨上需要有人24小时值班。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警惕紧张?“防火无小事,咱不能存在一点侥幸心理,很多事让我们至今都心有余悸。”张惠水回忆了几件他经历过的险情。“我在白杨分区的时候,半夜有个精神不正常的流浪汉点火取暖,差一点就引着了旁边的树林,幸亏瞭望哨上值班的同事及时发现,通知我们去扑火。”张惠水说,森林防火就得揣着一颗时时警惕的心,容不得半点松懈和马虎。
  由于马鞍山林场附近有景区,春暖花开的季节总是吸引游客来踏青,吸烟游客成为一大隐患,加之周边的农民春季整地,有人改不掉烧荒的陋习,更加大了防火隐患,这都需要护林员及时劝止。“大多数人能理解,但有时候强调得多了也会遭人厌烦。”张惠水说,有一次同事要求游客交出火机,还挨了好几拳头。“我们这么拼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保住我们的绿水青山和新鲜空气?保护植被的意义不用一再强调,减轻雾霾就很有说服力。”说到这里张惠水有些激动,他希望每一个公民都能认识到护林防火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护林员的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