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标,驾驭课堂
张店区科苑小学李允杰
2014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问题的提出:
  从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的来源。”到新课改的全面实施,都在冲击着教学课堂。综观以往的体育教育,则是“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课禁锢了他们的活动范围、活动思维,当然学生就不欢迎。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实践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当今的体育课无论是“创设情境”、“创新体育”和“成功体育”模式,都是对新课改的一种注释、继承和对体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把游戏权交了给学生,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愉快的心情参加体育运动中。如何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本人有四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要确立新课改理念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1.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是面对全社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体到我们的体育课堂,只有从基础抓起,从每一个学生抓起,促进不同学生,不同素质的提高。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只有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及实施方案,才能使学生看到目标,触摸到目标,并能达到目标,才能上升到全民族的提高。
  2.要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体力、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当今教学的重要之举,每一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带着家长共同的美好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目标也在进一步提高,由最初的身体健康上升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但是课堂的导师,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护者、促进者。只有在课堂上设计不同的案例,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达到和谐的发展。
  3.要注重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象在其他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个性发展。
  4.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目标。体育课堂的本质就是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设计合乎学生发展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同时又可通过不同的项目以相互吸引,使学生能发展并调节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安排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满足了学生的愿望使学生尽情地在自己拿手的项目上表现自己,同时又能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带动其他同学,使得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5.要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学生对于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更是短暂,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使学生能够以一至两个项目作为兴趣发展,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兴趣和爱好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重要意义,对目标的达成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就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为我们理解课标、认识课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体育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教育课堂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就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通过反复学习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和谐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的考验。挥洒自如的驾驭课堂。
  三、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
  所谓学法指导,就是体育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好学,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自评、自锻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的目的。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能使他们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就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练,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练空间
  学生作为教学中人格独立的主体,在课堂上应该有自己的自主空间。他们一旦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意味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赋予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也就是让学生有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每节体育课安排10分钟的自主学练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一是学生可以自己爱好进行游戏、练自己想练的项目,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练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练习内容;三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自己的练习方法。四是让学生体验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必须认识到,“空白时间”不是“放羊式”教学,而是在教师的策划下有目的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通过自我组织、自我学练、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表现出充分的自由,获得自主学练活动的乐趣。
  结论与建议:
  要想挥洒自如的驾驭体育课堂,就必须熟读课标,领悟课标,深入研究教材。设计有效教法和学法,引导学深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互相学习、互相评价的能力。才能有效的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学校体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