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仅比坐公交慢3分钟
大医院聚集路段早高峰“慢行”变“不行”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等待进入医院停车场的私家车排到了医院东面趵突泉南路,行人过马路在车辆间穿行。       记者 王兴飞 摄。
     较早划入慢行交通圈的文化西路是省城慢行交通示范街之一。记者调查发现,“一公里步行、三公里骑自行车、五公里乘坐公交”的慢行交通在该路段并不通畅。由于该路段集聚着多家医院,在医院车位供求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交通压力愈加攀升。
本报记者 王兴飞 实习生 陈姿彦 徐琨骐       
  文化西路早高峰
公交仅比步行快3分钟

  17日早上,在文化西路东口站牌处记者兵分两路,分别以步行和搭乘公交的方式体验文化西路的慢行交通。
  8点整,体验开始。步行体验者开始向西出发,经过千佛山路北口、省中医、齐鲁医院,一路走到文化西路西段的青年桥,全程走得不疾不徐,用时25分钟。
  而搭乘公交车驶到青年桥站全程用时18分钟,加上等待公交车用去的4分钟,共用去22分钟,仅比步行领先3分钟。
  记者发现,公交体验中,路程仅占1/3的省中医到青年桥路段,公交车通过时用了近一半时间。从趵突泉南路到齐鲁医院约300米的路程,由于拥堵严重,公交车司机踩了4次刹车。
  在齐鲁医院东边,卖早餐的摊贩霸占了人行道,行人大都在自行车道里与行驶的非机动车混行。
  “不敢放开了骑,碰上摁喇叭不让路的还得下车推着走。”骑电动车上班的市民刘女士说,由于这条路每天都有不少车违停,下班时只能夹在机动车道行驶。“骑一趟至少得用15分钟。”刘女士说。
“慢行”变“不行”
医院门前成停车场

  交警部门报堵信息显示,文化西路齐鲁医院路段最拥堵的时候,是每天上午7时30分至9时。
  在最堵时段内,记者数了数,医院门前东向西方向单向车道上,5分钟的时间里,通行的机动车数量只有77辆,平均1分钟不到16辆车。和交警部门公布的每分钟70至90辆单向正常通行能力相差悬殊。
  记者探访的时间里,一辆原本在北侧辅道等待停车位的私家车一扭头插到中间车道,行驶到医院停车场入口被保安劝阻,只好调头排起长队。而像这样的现象半个小时就发生了十多起。
  “车停门口行不行?”一位菏泽车主满头大汗地跑到保安面前询问,保安表示“你得看着办”。
  据了解,年门诊工作量200多万人次的齐鲁医院几乎每天约有2600辆机动车出入,而院内仅有车位500多个,由于车位刚性需求短板,车辆在街巷停放加重了拥堵。交警部门统计信息显示,文化西路及周边几条公路已呈现出辐射性拥堵,“慢行”变“不行”的局面已经出现。
专家:
可试点即停即走模式

  山东交通学院教授蔡志理表示,医院附近交通可以试点即停即走的模式。蔡志理说,来医院就医的部分患者具有自主能力或有家人陪同,这些完全可以即停即走。
  同时,蔡志理称,医院附近路段试点即停即走要把握好尺度。即停即走的车主能占多少比重?多长时间即停即走?怎么管理维护秩序?这些都需要拿出具体方案。蔡志理说,火车站停车需求不同,“停车刚性需求也更为旺盛”。
  按照相关规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将配建停车场纳入建设项目整体设计,并按照规划要求划定公共停车位与专用停车位的区域。配建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然而不少医院在配建停车场方面存在短板。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邓相超称,停车场等社会配套服务设施欠账太多,是大医院周边停车难、拥堵高发的原因。
  “作为医院,有责任搞好停车问题,挖掘空闲地方开辟新车位。”邓相超说,慢行交通也要快起来,吸引驾车族回流到慢行交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