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王蒙来烟见面会上妙语连珠
在新华书店与书迷畅聊,新小说5月份面世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19日讯(记者 陈莹) 19日下午3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的王蒙先生来到了新华书店购书中心,与烟台的书迷们了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交流。王蒙先生侃侃而谈,见面会上,读者们不时被他的诙谐逗得大笑。
19日下午2点多,烟台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4楼三希堂的大门被王蒙先生的书迷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下午3点,王蒙先生如约而来。黑色盘扣对襟皮衣、灰色裤子……这时髦的穿着,让台下不少读者惊呼:“分明不像80岁的高龄。”“其实我来烟台很多次了,特别是上世纪末,有时一住1个月,我常在第二海水浴场游泳。”王蒙先生的开场词,一下子拉近了与台下书迷的距离,现场王蒙先生还风趣地引用了“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网络潮词。
王蒙聊起庄子,开宗明义:“庄子跟老子不完全一样,老子有相当一部分讲做帝王事……在庄子的眼中,政治搞不搞没多劲,危险……”
在王蒙先生的眼中,注重自我救赎的庄子是古今中外的不二人物,读者们已经感受到,“庄子”在王蒙先生的心中“活”了,他喜欢庄子的想象力:“庄子的想象力就像飓风一样,从烟台刮到全国,再绕地球35圈。”
知识渊博的王蒙先生,让读者会的话题不断延伸,古典文化热与外来文化渗透、网络时代与传统读书……一个半小时的见面会,让在场的书迷们大呼:不过瘾!
见面会上,王蒙先生还透露给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年5月,他的一部新长篇小说就要和读者见面了。用王蒙先生的话来讲,就是非常“先锋的”小说——《烦闷与激情》,“和去年的书有很大不同。”他说。
烟台的变化刷新了王蒙的印象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王蒙先生就曾来过烟台,“一来就喜欢上了这座美丽的沿海城市。那次在黄海明珠的沙滩上玩得特别开心。”而这次的到来,烟台刷新了王蒙先生的印象:“不仅是碧海蓝天的美丽外表,整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18日,王蒙先生在烟台大剧院观看了大型原创音画舞剧《千手观音》,这也是他首次来到烟台文化中心。“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大剧院,格局都让我感到鼓舞。在大剧院的屏幕上,看到即将演出的孟京辉作品《空中花园谋杀案》、好莱坞电影原声爵士音乐会、还有韩国音乐剧等等,看见来自世界各国的节目都能在烟台大剧院演出,超乎我的想象,这也说明了烟台文化生活更加现代化。”
“市民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看到大剧院的节目表,也反映出市民的文化消费有很大提高。”王蒙先生描述着烟台发生的变化感慨道,“看到烟台的发展和变化,我感到很欣慰。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完全变了模样,简直就是另外一个城市。”
科技虽发达,“还得去书店买书看”
说到网络时代如何处理好读书与网络的关系,王蒙先生笑侃:“最近也学会了很多网络流行语啊,像‘喜大普奔’等词,我觉得不是坏事。”但他也表现出自己的担忧,如果“科技代替体能,伤害的是健康。”他说,过去背唐诗宋词,学古文,而现在什么都能在网上搜到,基本不用自己动脑,久而久之,“我担心我们会培养出一批很肤浅、无所不知的21世纪聪明白痴。”
王蒙先生表示,虽然他并不抨击电脑科技的发展,但是还是要提醒大家,即便上网也能看电子书、浏览网页看新闻,但自己还是要去书店,去买纸质书看;虽然买了最好的私家车,但是还是要锻炼身体,否则自己就“成了废物”。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湖南杂志《书屋》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关于浏览网页的时间,中国人在一个网页上停留的时间最短的大概3、4秒。“能记住多少呢?”虽然他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但他认为:“人要是被信息控制、异化了,很可怕。”
轶事
儿时迷恋武侠,曾经苦练轻功
当讲到《庄子·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的典故时,王蒙先生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特喜欢看武侠小说,对“旱地拔葱”的轻功十分崇拜,“双脚一跳腾空一米五,左脚踩在右脚上一跳又升高一米五,右脚再踩到左脚上,呵!加起来离地四米五!”
为了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小说中的大侠一样拥有“旱地拔葱”的特技,少年时的王蒙可是耗费了一番功夫,“我每天都苦练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也没练成,顶多只能跳起30厘米。”
与本报聊外来文化
要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
“近些年来,中国古典文化,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在国内越发升温,而同时外来的文化也在渗透,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见面会上,对于本报记者的这个问题,王蒙先生不由地点了几次头。王蒙先生表示,他很自信地告诉大家,文化之间有碰撞,但是也有共同点,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他还引用钱钟书的“东学西学,道术未裂;南海北海,心理攸同”这句话来给自己的话进行解释,中西文化有共通之处,杂糅的情况下也要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
关于这个问题,王蒙表示他会在20日的座谈会上详细阐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