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生微信上“开店”卖箱包
微信朋友圈变身生意圈,开店低门槛带来诸多风险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3月19日讯(记者 李璇) 眼下,随着微信越来越火,不少商家纷纷盯上微信朋友圈做起了生意,各式各样的“微店”纷纷出现,有大三生还在上面卖起了箱包。这些微店带来便捷的同时,由于缺少第三方,一量出现问题不容易维权。
  19日,记者浏览发现,目前微信朋友圈里的生意主要以护肤品、服装、进口食品、奢侈品代购及服饰鞋包销售等为主。微信商家中,有些是专业微信店家,有些则是实体店或淘宝的“分店”,还有一些是上班族、学生等利用业余时间在微信做“兼职”。
  在聊城大学读大三的小林就是一位在微信上出售箱包的“兼职卖家”。“在微信上开店门槛非常低,只要注册一个账号就行。”小林介绍说,在微店里每件商品只需用简洁的“文字配图片”介绍,消费者看中后要私信询价,多数交易是先通过支付宝或银行卡号直接打款到卖家账户上,然后才会发货。
  在如此简单快捷的“开店”方式下,并非所有的卖家信誉都能得到保证,买家的购物风险也就随之而来。市民黄先生说,他之前就在朋友圈里买了一个纯牛皮皮包,可收到货后却发现并不是纯牛皮。感觉受骗的他立即联系对方要求退货,但双方多次协商未达成一致,最后卖家竟直接将他从好友名单中删除了。
  对此,山东普新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提醒,从法律角度来看,微信朋友圈其实和网购有一定不同,网购要通过公众平台或第三方支付,而微信圈则有可能出现一些不使用真实地址或姓名等虚拟注册的情况,交易后一旦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或款项支付后收不到相应货物时,却很难找到卖家。因此,不建议通过这种没有第三方支付或公众平台的方式来购物。
  聊城市消协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消费者选择微信购物时,最好避免在陌生微信朋友处购买,以免出现问题后找不到被诉方。另外,购买前要对商品信息进行核对,尽量不要一次性把货款打入对方账户,最好能先验货再付款。并注意保存交易过程中的所有凭证,如购货凭证、卖家真实联系方式、商品生产厂家信息、交易记录等,一旦发生纠纷,这将是最有力的证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