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龙泉观,变身合龙寺
原遗址处投资千万打造大型建筑群
2014年03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合龙寺里的观音阁。
合龙寺正门,两个威武的大石狮子。
合龙寺内的大雄宝殿。
◤记载龙泉观的碑文,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腾生出喷泉,泉涌造就寺院,龙腾泉喷涌出龙泉观,龙泉遗址再生合龙寺。在长清区万德镇有一个古老的龙泉观,已经建成千年,其神秘之处至今仍为附近百姓津津乐道。
文/片 本报记者 陈伟 通讯员 马洪利
龙泉观何时建 至今仍是个谜
传说中的龙泉观位于万德镇黄豆峪村东侧一个幽静的山峪深处,此处山清水秀,泉水叮咚,风光靓丽,景色迷人,是一个独具传奇色彩的风水宝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传说此山峪曾经出现过“紫气升腾,祥云缭绕,彩霞满天,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白龙献瑞”的吉祥景象。
在“龙泉观”遗址的碑文上,记载“神龙下凡”一事,龙泉观也因此而得名。传说在黄豆峪村曾经出现过凤凰,又因为村子曾经是皇家的林场,所以现在的黄豆峪村以前曾经叫“凰斗峪”和“皇豆峪”,颇有皇家之气。
在龙泉观的遗址上,已投资数千万元,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合龙寺”建筑群。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药师殿、莲花池等建筑群落金碧辉煌,气势磅礴,殿内佛像更是威风凛凛,令人崇拜。虽然合龙寺为一座新建寺院,但它所在的山峪里,传说中的龙泉观却更加让人感到好奇。
“龙泉观由于位于深山,附近村民比较熟识,但是外人对此知之甚少。至于龙泉观建于何时,又消失于何时,因缺乏相应的史料记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村民介绍。
合龙寺曾现“群龙齐现”景象
合龙寺的门殿朝向正南,两层高,黑筒小瓦,白玉栏杆,飞檐翘脊,朱漆廊柱,褐红城墙,大红拱门。钟鼓二楼分列门殿东西,一对石狮扼守山门左右,整座建筑气势威严,恢宏大气。
进山门,跨过放生池上的小拱桥,迎面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广五间,进深三间,四周回廊,大红廊柱,彩绘梁枋,额题“大雄宝殿”。出大雄宝殿往北不远处就是观音阁,阁高三层,整座建筑位于高高的台基之上。在通往观音阁的台阶上,建有一座汉白玉凉亭,亭中塑有观音菩萨全身立像,台阶之下为莲花池,池中设桥,桥上塑有两条金龙。
合龙寺通成师傅介绍,合龙寺所在的位置,就是古年间的龙泉观的遗址。合龙寺是2004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的,在举行奠基仪式的时候,天上突然彩云密布,惊现了“群龙齐现”的神景奇观,共计有53条龙,因此寺院便更名为合龙寺。
如今能见证龙泉观痕迹的主要是一处龙泉、一礅柱础和两块明代的石碑。在合龙寺大雄宝殿东北侧的石岩旁,有一口井,也就是当年龙泉观的那眼龙泉。龙泉内的水清澈而旺盛,泉眼就在岩石缝里,泉头如小坛子,常年流水不断,如今已经成了合龙寺景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
那礅破旧柱础的石质很是坚硬,底座为正方形,边长接近60厘米,柱础的直径为40多厘米,从柱础风化严重的外观推测,年代比较久远。
两块石碑均刻于明代,其一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另一块为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碑上均刻有“重修龙泉观记”的文字。
龙泉观如何建成 两篇碑文俩版本
嘉靖碑上的碑文相对清晰,上面记载着,龙泉观所在的山峪名叫凰斗峪,在明代是德王府的山场林地,是一个千峰耸翠、万淙潺溪的地方,而且东连岱岳,西据灵岩,南接长城之巅,北依黑山之寨,四周突起,山峪中间则是一块开阔之地,整个地势轮廓颇似一个聚宝盆,是一处潜心修身的风水宝地。
据碑文记载,当时有一位云游至此的道家祖师,名为李道德,突然发现有一条白龙从黄豆峪的东侧岩壁上腾空而起,随即,在龙腾之处,出现了一眼泉水。紧接着就传来了悦耳的凤凰欢鸣之声,并引来了成群结队的百鸟万禽翩翩起舞,很多动物也从四面八方涌来,前面有祥鹿在歌唱,后面有仙鹤在鸣叫。
随后,李道德在水边上发现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龙泉观”三个字。李道德欣喜不已,便决定在此常住修行,并营造殿宇,创办了神秘的龙泉观。
从碑文上还可以得知当年龙泉观内的基本情况,比如龙泉观殿宇巍峨,内塑众多神像,有昊天上帝,左右真人,四圣天君……金碧晃耀,王相俨然。后来,李道德羽化成仙之后,留下的两个徒弟,一位名叫崇岩,另一位名叫崇云,俩徒弟继续传教,留下的徒子众多。但终因年代久远,龙泉观至刻碑时,已经逐渐破旧,于是,弟子们在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下,开始修缮。
但是隆庆石碑的碑文上介绍却是先祖李道德来到凰斗峪时,龙泉观早已存在,只不过已经历久颓废。然后李道德着力筹建,终于让龙泉观得以重现。至于龙泉观到底何时所建,由何人所建,至今已不可考。
黄豆峪村的长者告诉记者,当地还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这条山峪是皇家的林场,但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龙泉观的所有地上建筑物就神秘消失了。至于如何消失,也已无证据可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