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里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第一书记”点燃村民致富激情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成立在村民张玉华大棚中帮其给黄瓜系吊绳。   本报记者 孟凡萧 摄
     本报记者 孟凡萧 实习生 尚颖 潘超          
  “这两天的降温要不要紧?”近日,崔成立一到临河一村大棚就急切地问道。当得到没啥影响的回答时,崔成立稍微安心些。
  崔成立是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派驻到李台镇临河一村的“第一书记”。记者采访时,他到任正好满一年。这一年中,他以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为切入点,点燃帮包村脱贫致富激情。
为不耽误工期他垫钱买钢筋
  “看,那就是我们建造的大棚。“3月19日上午,在临河一村,崔成立用手指着远处的大棚告诉记者,走近大棚,见到村民,崔成立都主动向前打招呼,并询问这两天降温是否对大棚造成影响。察看大棚内蔬菜生长,听到村民没有影响的回答,他才稍微放松些,并到大棚中帮助村民给黄瓜栓吊绳,还和村民拉起了家常。
  修建蔬菜大棚,是省卫生厅第一批第一书记,经过调研确定的项目,在崔成立到来时已经完成85%以上的钢架结构主体建设。崔成立主要完成大棚的后期建设工作。
  “蔬菜大棚是怎么规划设计的、怎么接手建设,如何组织管理、接下来要开展哪些工作……毕竟之前一直都是在单位从事专业或综合工作,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都是门外汉。”崔成立说,在建设大棚时,大到钢筋,小到防虫网、铁丝什么都需要自己购买,事情很是繁琐。
  在购置大棚所需材料时,崔成立总是亲自上阵和其他第一书记们一起和商家谈价钱。“每种建设材料单价省下1分钱,换算到14万平方米的工程量上就是上千元,省下1角钱,就是上万元。”崔成立说。
  在去年5月1日左右,由于大棚建设没有了钢筋,崔成立到市场上去买,而当时工程款还没有到位,为了不耽误工期,他就拿着自己的工资卡购买了5900元的钢筋。
  在大棚需要覆膜时,为了节约成本和加快工期,崔成立领着省卫生厅的第一书记们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自动手搬运每个300多斤的大棚膜。“那段时间我们一直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11点,累了后大家就一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此次“第一书记”们自行装卸大棚膜,节约人工费3000余元。”崔成立说,“回首那一段难忘的历程,可以用懵、难、苦、累、疼5个字来概括。”
  经过埋头苦干,在2013年7月31日,蔬菜大棚建设全部完工。让崔成立没想到的是,大棚建成之后对外出租承包却成为难题。
  崔成立为帮包村建设的虽然是钢结构高标准蔬菜大棚,但也只是可以延长生产收获季节的延时式蔬菜大棚,必须赶在合适的节气投入运营使用。“我们本以为辛辛苦苦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建设的蔬菜大棚能够深受欢迎,甚至想象着大棚建好后老百姓能够争先恐后地抢着承包租种,然而现实却让我们大失所望。”崔成立说。
  李台镇党委书记马德军见此情形,组织召开了蔬菜大棚承包动员大会,先后4次组织帮包村群众到大棚蔬菜种植先进地区学习经验,鼓励群众积极承包蔬菜大棚。
  经过努力,建成的40个大棚大部分终于承包了出去,但是即使承包的村民信心也不足,一遇到困难就想着退棚。“村党支部书记李宝柱动员儿子承包了3个大棚,儿媳妇担心赔钱,一天到晚在家埋怨,吵着要老公公一起到镇上退租。”崔成立说。面对这些情况,崔成立亲自到大棚现场和种植户们交流,挨个做工作,晓之以理,明之以利,真是磨破了嘴皮子。
  经过坚持,大棚蔬菜种植致富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给帮包村带来了财富,而且有效发挥了平台效应,影响和转变了当地群众的种植观念。周围村庄的群众在亲眼看到种植大棚蔬菜所带来的丰厚收益后,也纷纷在自家的土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尝试着种起了蔬菜“如果要是这一季再成功了,对老百姓自发的调整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崔成立书记说。
村民担心赔钱,不敢承包大棚
种3亩黄瓜每天收入达2000元
  大棚蔬菜种植致富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种植户承包3亩黄瓜大棚为例,每天每亩出棚黄瓜约300斤,每天收获黄瓜就近千斤,按2元/斤计算,每天收入即可达到约2000元。”崔成立兴奋地说,蔬菜经销商的车辆开到大棚地头敞开收购,省去了种植户长途奔波之苦,带来的却是种植户对蔬菜种植产业的自信和自豪。没有承包大棚的群众心中只有后悔不迭、眼中也只剩下了羡慕和嫉妒。
  大棚蔬菜生产中,不仅种植户收入提高了,每个种植户还都雇用了村里的贫困户管理蔬菜和采摘,每天30元的工资也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大棚承包费还增加了帮包村的集体收入,能够帮助帮包村的贫困户们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同时,利用大棚租金,还可以开展像村庄保洁等一些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公益事业。“我们找村里的贫困户让他们打扫村里的卫生,并且从大棚租金里边拿出钱来给他们发工资。”崔成立说,每个打扫卫生的贫困户都办有一张银行卡,工资是直接打到卡里的。
  除了修建大棚之外,崔成立书记还给帮包村硬化了路面,家家通上了自来水,重新评选贫困户,并亲自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并为帮包村的每个残疾人家庭购买了鲁西黑头母羊一只……
  “走进阳谷门就是阳谷人,来到李台镇工作有干劲。”这是崔成立书记的工作口号,也是其工作的真实写照。老百姓兜里有钱了,精神生活也得跟上,他给帮包村买大鼓组建秧歌队,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