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活动之杨家埠民俗之旅
画风筝 印木板年画 赏民俗风情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风筝博物馆里,小记者们充满好奇。
  ◥小记者认真绘制风筝。
     本报4月1日讯(记者 张爽) “我自己做的风筝,想要把它放飞还真是有点困难呢。”小记者牛丽菁拿着自己的风筝来回跑了好几趟都没有成功放飞。3月31日,本报30名小记者一起走进潍坊杨家埠,感受了一次民俗文化的熏陶,亲自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天气转暖,许多小记者和家长都建议希望可以组织一次外出的实践活动,应要求,本报小记者一行30多人一起来到潍坊杨家埠。杨家埠村位于山东半岛北部,这里的木版年画、风筝誉满全球。小记者刚一到达目的地,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制作风筝。“是不是自己制作的风筝可以放飞呀!”“我想做个老鹰的风筝!”“我要做个兔子的!”
  做风筝不像小记者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将纸或丝绢、竹子等材料经过工匠师傅的打磨组合,制作出精致的风筝,每一个步骤都需精确,才能最后保证风筝可以起飞。而小记者们这次动手制作的风筝主要以绘画为主,风筝师傅们早已将风筝基本样子组合成型,需要小记者们发挥想象,进行创作风筝表面的图案,最后组合拼装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极具古香古色,内有杨家埠木版年画陈列馆、杨家埠风筝陈列馆、民俗院等。剪纸、皮影戏、400年的古村居等,让小记者们都大开眼界。在风筝博物馆里,小记者们了解到了风筝的发展历史,也见识到了各式各样的风筝。传统的风筝、串行风筝、人物风筝等等,“原来风筝还有这么多样子,我还是第一见到人物样子的风筝呢!”“要是我做的风筝也能这么漂亮就好了!”
  ▼我们自己做的木版年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