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扫习俗是时候改改了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个论
  清明节将至,又到了中国人祭奠亲人的季节。本来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寄托哀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逝者坟前焚烧冥币、冥器确属陈规陋习。特别是往年还有在墓园燃放鞭炮的市民,鞭炮轰鸣不仅有扰民的嫌疑,而且满地狼藉的碎屑和扑鼻而来的乌烟瘴气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带来严重的火灾隐患。凡此种种皆属陈规陋习,当在革除之列。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渐提高,清明节扫墓的形式也在逐步变化之中。家人到逝者坟前清扫一下杂草灰尘,献上几束鲜花或者花篮,摆几样逝者生前喜爱的菜肴果蔬,完全可以表达哀悼之意寄托哀思之情。特别是近几年人们环保意识和火灾防范意识的增强,国家对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大力倡导,鞭炮由初始禁放的呼声已经开始淡出人们的生活,但焚烧冥纸冥器在民间却依然存在,没有销声匿迹走向终结,每年因此引发的火灾仍然屡见报端。
  文明祭扫应该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是让我们后人承袭民族文化的精髓和血脉,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而绝非简单地沿袭形式,特别是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陈规陋习,就应在移风易俗之列。
  清明节文明祭扫,首先表示拥护作出表率,并身体力行的应该是国家和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以此带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广大市民都来“绿色”祭奠。扫墓寄托的是哀思之情,何必在乎方式?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市民都应该拿出勇气来,对不文明的祭扫方式说“不”,让绿色生活真正从我做起。
           (冯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