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里有乡愁
2014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手记 
  除了“四方佛”,小寺村的东山上还有一座庙,名为玉皇庙。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近10通石碑,上面有明崇祯、清康熙和乾隆时代的重修碑文。不过风吹日晒之下,很多文字已经模糊不清。
  玉皇庙门口两侧的石刻壁画也已经脱落,外面的院墙也已经残破。历经岁月沧桑后,玉皇庙一侧硕大的古钟还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小的时候,很多人到庙里去烧香。‘文革’的时候都破坏了。”村民薛玉勤说。
  长清当地文物部门相关人员表示,小寺村遇到的情况其实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由于属地保护、村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和资金不足等原因,很多散落在民间的文物,风吹日晒,正面临着维保困难的窘境。
  据了解,面对专业文保人员有限“看不过来”的现实,一些文物部门采取聘用农民做“看护员”的办法,成立文物保护队,经常性地到野外看护文物是否被盗,但这种办法也经常顾此失彼,难以周全。
  “很多盗墓贼都是凌晨作案,不可能有人天天盯着。”专家表示,野外文物保护关键还要靠“全民动员”,每个村民都要负起保护祖宗遗产的责任。因为“文物是村里的,丢了对不起老祖宗”。   本报记者 吴金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