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才会有金融创新
2014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周爱宝        

  聊城朝雨浥轻尘,柳色青青农舍新。郁郁葱葱麦苗地,二次农险暖人心。
  春节以后罕见降雨,3月28日爱宝在聊城却遇到了春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天早上7点半左右,从省城济南赶往聊城高唐采访,不到9点从高唐口下高速时,春雨骤降。这次来江北水城,就是采访聊城人保财险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首次开创“二次农险”,春雨贵如油,真是天公作美,让我们的采访这么接地气!
  接地气的恐怕不是我们,而是聊城人保财险和当地的农业部门。农业种植有风险,种粮大户风险更大,参加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分散风险。据统计,2013年高唐县65.45万亩小麦、62.16万亩玉米加入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高唐县小麦保险的参保率全市第一。面对去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保险公司共赔付全县农民群众小麦受灾资金350万元。但是一些种粮大户发现,虽然入了政策性农险,但一亩地最高赔320元,还赶不上种地的成本,这还不包括每亩千元左右的土地流转费。于是高唐县种粮大户先与县农业局领导反映,县农业局又跟高唐人保财险有关人士反映,他们分别向上级反映并提出“二次保险”的思路,就是以前每亩小麦10元钱保费是财政补贴8元,如果每亩再投一份让种粮大户自己全部自己出,不知保险公司愿不愿意?其实农业险本来就具有公益性质,保险公司不赚钱,再加这10元钱责任更大,利润还是看不到。但是责任比利润重要,聊城人保财险迅速向省和总公司申请开办小麦商业险,其实这二次农业险还是政策保险的延伸,公益性还是主要的。没有想到,从去年10月13日动议,到今年3月21日签下第一单,用了仅仅5个月!
  当地农业部门当了保险公司和农户的“红娘”,农业局接地气;人保财产险作为财险“老大”责任当先,服务“三农”无怨无悔,非常接地气!因为接地气,才会有保险创新。创新的农业险让种植大户偿了甜头,种植大户孔令俊告诉记者,没有政府和保险公司的支持,她的事业不可能做得这么大。她希望保险公司开发更多的经济作物险种,如聊城栝楼全国有名,她正准备大面积种植,没有农业保险护航还是很担心,如果有了这类保险即使保险费高一点也能接受。爱宝采访发现,新一代种植大户素质很高,市场意识强,学习能力强,对农业险的作用理解到位。看来真正的农业商业保险市场广阔,这也将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创新,开发适合对路的险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