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
2014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郑云霞  
  小时候,孩子们期盼清明节比春节要强烈一些,清明节不仅能够吃到鸡蛋,还有给孩子们带来更大乐趣的荡秋千。
  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家里半大男孩子多的人家,特别是当年娶了新媳妇、家丁又比较旺的人家,都会扎秋千。
  秋千由五根粗粗的木头扎成,两边各有两根木头交叉成三角形,下面的一部分被牢牢地埋在土里,上面一根横梁放在交叉的木头中间,再用铁丝紧紧绑住。一根粗粗的麻绳两头系着两个大大的铁环,穿在横梁上。绳子中间绑一个大约五至十厘米厚、十五厘米宽的木头板子,当做踏板。这一套做下来,非一整天干不完,因此,要求扎秋千的人家家境得稍好点(最起码要有那几根木头),家里得有劳力,这样秋千扎得才结实。
  清明节那一天,一早吃完饭,大人孩子都到有秋千的人家去看热闹。荡秋千是有技巧的,人站上去,手必须抓紧两边的绳索,双脚有力地蹬着踏板。两边站着的人,会一人抓一根绳子,边喊“一二三,开始”,边用力推几下。当秋千荡到柱子后边的时候,上边的人双腿弯曲,屁股往下一蹲,然后随着秋千的晃动,再慢慢站起来。快要到秋千的最前面时,使劲一挺肚子,借着这个劲,双脚轻轻一蹬,秋千就给上劲了,就会荡很高。
  荡秋千有一个人单独荡的,一般是大人,或者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们往往把秋千荡得跟上边的横梁平行,下边看的人惊叫得越厉害,他越得意。
  荡秋千也有两个人一起的,一般是十多岁的小姑娘,她们面对面站在踏板上,秋千荡到谁那边的时候,谁就负责使劲蹬。两个人荡秋千,须得配合好,如果两个关系不好的人,是不可能把秋千荡高的。一是不屑于面对面站一起,二是配合不好,用劲不统一。因此,大家在排队的时候,就已经挑好了伙伴,排在一起。如果赶上另一个临时有事情,哪怕让后边的先上,也不肯轻易换人。   
  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荡秋千了,不知道现在的家乡还有没有秋千,家乡的孩子们还盼不盼清明节,我那喜欢荡秋千的姑姑还会不会偷偷跑回娘家过秋千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