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问令”能禁住的哥挑客吗
2014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剑锋        

  4月1日起,新修订的《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正式实施。“新国标”对的哥的姐们的服务有了更细致的规定:乘客上车前,司机不得有询问目的地等。新国标执行首日,不少司机都收到了严格执行新国标的通知,并表示执行压力不大。(4月2日《齐鲁晚报》)
  虽说规范奏响了提升出租车运营质量的“好声音”,但现实中出租车挑客屡禁不止,难道是“问”出来的痼疾?
  事实上,挑客拒载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早晚交班时无法拉客的“刚性因素”,也有交通拥堵时跑起来“不划算”的原因。根治痼疾,需要规范的是“拒”的行为,而不是“问”的言语。再者,“禁问”不过是个规则约定,限于取证难度大、投诉周期长等原因,最终也会因可操作性不强而“流产”。
  往深里看,出租车司机“挑肥拣瘦”的毕竟只是少数,这中间固然有职业道德缺失、日常监管缺失等原因,但司机的利益诉求也必须得到正视。毫不客气地说,出租车行业的“准垄断”和“份子钱”等额外负担的“水涨船高”,无形中压缩了司机的盈利空间,也逼得其不得已而“唯利是图”,进而让通过挑客拒载等非正常手段来降本增效成为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讲,只有引入真正的竞争机制,让市场来决定违规司机的“生死去留”,并把层层“抽水揩油”的源头治理好,才能让出租车司机“轻装”上路、安心经营。
  治理挑客拒载痼疾,最终应开出公平竞争、法治经营的“药方”,除了动真格、用重典让违规司机付出“高成本”外,还需出租车公司强教育、重监管,通过健全快速举报受理机制、处理结果限期答复机制等,有效遏制司机“不怕”的违规冲动。而作为乘客,也只有敢监督,敢维权,敢于挺身而出对挑客拒载行为坚决说“不”,出租车司机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