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今年入春提前了半个多月
3月下旬市区平均气温创历史最高纪录,带来了雾霾,加重了旱情
2014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2日讯(记者 王晏坤)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时近清明,烟台又到了梨花、桃花开满山的季节,与常年相比,烟台今年算是提前半月入春。3月下旬,烟台市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5.6℃,高温虽然让烟台显得温暖,但增加了旱情,引来了雾霾。
  烟台气象台统计数据显示,从3月21日春分节气过后,烟台的平均气温明显上升,最高温也曾一度超过25℃,这让不少爱美的港城姑娘小伙,欣喜地换下冬装着春装,老年人也开始闲来踏青郊游。然而,也有不少市民感慨,还没感受到冬天的离别,春天就已经来了。
  “可能有些人认为今年冬春季的过渡期不是很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冬天烟台降雪较少,平均气温较高,而且过了年后烟台的气温基本是平稳上升,所以没有非常平稳的分界线。”烟台天文气象专家吴树功解释说。
  那么,今春气温到底有何异常?据吴树功介绍,根据他分析的资料显示,今年3月下旬烟台市区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较常年同期约高出5.6℃,较去年更是高出9℃之多。
  统计数据显示,从3月21日春分节气当天到25日的5天平均气温已经大于等于10℃,5天滑动平均气温至今持续稳定在10℃以上,而且以后反复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没有强烈的气候变化,今年烟台入春日是在3月22日,比常年提早半个多月。
  “烟台气象意义上的春天一般是在清明前后到来,而今年在春分节气第二天就算是入春了,整整提前了一个节气,比2002年的3月25日还要靠前3天,比去年的入春时间则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吴树功说。
  虽然气温高了,但这种异常现象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从目前的旱情就可以看出,多数农作物处于缺水状态,而聚聚散散的霾天也与春季高温有很大关系。
  虽然今年提前半月入春,但并不代表着接下来就不冷了。2日上午,记者从烟台市气象台获悉,2日下午到3日,烟台市有一次明显的大风降温过程,预计4日早晨的最低气温,沿海地区3℃左右,内陆地区1℃左右,有霜冻或轻霜冻。为此,市气象台2日上午9点20分发布了寒潮蓝色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高温影响1   易增旱情 烟台或要经历春旱之年
  春季气温高,带来的不仅仅是春暖花开,还带来了干旱。据烟台气象专家吴树功分析,从现状来看,烟台或要经历春旱之年。
  之所以说春旱之年,原因有三,第一个主要是去年烟台在土地封冻前后没有下过一场很透的雨,这样就无法让雨水保存在冻土以下,以备农作物春天使用。 
  第二个原因是过去的这个冬季降雪很少,完全没有下出雪窝子的霸气,降雪量甚至不如山东内陆部分地区。
  “冬季降雪很少,再加上封冻前降雨少,更加剧了今年春季干旱形势的出现。”吴树功说。
  此外,2014年烟台还提前迎来了一个温暖的春天,使得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增加,让今年的春旱形势更加严峻。
  “有一句话说得好,春天‘十年九旱’,今年春旱也在正常的气候变化范围之内。”吴树功说。
  另外,烟台的汛期一般是从6月份开始,而6月前的这段时间,如果降雨量较小的话,在农业方面会直接给春播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在森林防火方面也会更严峻。
高温影响2   易致雾霾 无风无雨雾霾天将反复
  除了干旱外,今年春季烟台的雾霾天也与春季高温息息相关。据介绍,因为烟台属于沿海城市,福山区、芝罘区、莱山区等中心城区均与海相邻,这使得空气湿度较高,加上春季高温天气的维持,非常容易造成灰霾天气的出现。
  4月2日,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自3月份以来,烟台曾反复多次出现过雾霾天气,3月下旬曾因为霾天导致重污染天气,烟台市政府还为此启动了空气质量重污染日应急预案,全市各部门共同“战霾”。
  据吴树功介绍,春季气温高的一个条件就是空气流动慢,也就是风小,让人感受不到360度烟台旋转风的威力,反而形成了一个较为静稳的空气环境。空气静稳,就创造了形成霾天的气象条件。
  当然,春天形成霾天的客观因素也有很多,例如春季建筑工地复工、农田开始复垦,大颗粒的污染比冬季采暖期加重等等。
  无风无雨,空气静稳,会使空气中逐渐增多的污染颗粒难以扩散,最终在气温和空气湿度双高的情况下形成雾霾天或者霾天,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高温影响3  易使病毒活跃 需做好预防
  春天提早来临,对人体的健康也是一个不利信号。烟台市中医医院专家主治医师邹辉介绍称,3月底4月初正值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偏高且起伏频繁,这让各种病毒和细菌较为活跃,此时市民应做好春季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据介绍,春天烟台沿海的高温潮湿环境,更给自然界的病毒细菌提供了加快繁殖的有利环境,加上雾霾天气的增多,让病毒和细菌更容易传播。
  “最常见的像是流感、流脑等一些春季传染病更易出现,另外肠胃疾病也会增多。”邹辉说,从最近的诊断病例来看,该院消化科最近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邹辉提醒,隔顿的饭菜更容易受到细菌污染而发生变质,再吃时就易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这就比较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
  另外,有的市民可能认为剩菜剩饭经过加热,就可以将细菌完全杀死,邹辉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通过100℃的高温可杀灭剩菜中大部分的致病菌,但若存放的时间太长,菜中的细菌可释放出毒素,就是再怎么加热,也可能无能为力了。因此剩菜剩饭最好在第二餐取出吃掉或处理掉。
  “急性胃肠炎只是当下春季易发病中的一种,市民朋友应当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更加注重对疾病的预防。”邹辉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