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12年,莱州赵希良的身体渐渐被“冻”住
感念义工照顾,他登记捐献遗体
2014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说起儿子和孙女的病情,王美兰默默流下了眼泪。 见习记者 吕奇 摄
     本报记者 孙淑玉 

  莱州45岁的赵希良已经卧床12年了。现在,除了眼睛和嘴巴能动外,他的身体好像全被“冻”住了。而22岁的女儿赵苑伶因脊柱变形也没法干活,一家人的生活多靠年迈的双亲维持。
  3年前,莱州义工得知赵希良一家的情况后,开始了长期的帮扶之路。逢年过节到家中看望、筹钱买电脑帮赵苑伶在网上赚钱……感念好心人的帮助,4月1日,赵希良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证书,想报答大家的善心。

父女双双患病,却只能在家“静养”
 义工心声 
  2002年,莱州市驿道镇台上村的赵希良突觉浑身无力,走路不断摔跤,以为是太过操劳,他也没在意。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赵希良多次到医院诊治,但一直没查出具体病因。最后,家境困难的赵希良选择在家中“静养”。
  这些年,赵希良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从身体一侧不能翻动,到手脚渐渐使不上劲,如今卧床12年的他除了眼睛和嘴巴能动外,身体其他部分都好像被“冻”住了。
  “意识清醒时也能说话,就是哪儿都动不了。”77岁的王美兰一提到卧病在床的儿子就忍不住抹眼泪。
  渐渐被“冻”住的日子里,赵希良和外界的联系只有电视和女儿偶尔讲的外界信息。但生活并没有给这对父女更多希望,赵希良患病没多久,女儿赵苑伶也因脊柱弯曲变形退学了。
  除了电视声和女儿偶尔的聊天声,这个简陋的家中大多时候都很安静。眼看着儿子和孙女双双患病,77岁的老母亲和80岁的老父亲的话越来越少。
  “能不愁么,我都快愁死了。”日日守在特意搭起的小床边照顾儿子,王美兰的眉眼间再没了笑意。看着孙女因病天天窝在家里没法接受治疗,她既心疼又无奈。
  儿子和孙女同时患病后,王美兰和老伴就劝说患有严重哮喘病的儿媳改嫁了。“他俩这样,不能老拖累人家。”

“希望好心人 能帮忙打口井”
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捐遗体,他也动了心思
  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网名为“老爷车”的莱州义工了解到赵希良一家的情况后,随即进行了落实。之后,义工们开始了对赵希良一家的长期帮扶。
  逢年过节到家中看望,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不说,平日里义工也常送水果、糕点等。此外,义工们还经常帮忙联系医院,希望能早日查出赵苑伶的病因,让她早点接受治疗。
  因脊柱弯曲变形,赵苑伶没法工作,只能在家里守着。为了给她找点营生,莱州义工联合扬帆助学服务队筹集善款,给她买了一台电脑,方便她在网上干点零活、维持生计。
  感念义工和好心人的帮忙,半年前从电视上看到有人捐赠遗体、器官救了不少人后,赵希良也动了捐赠遗体的心思。怎奈想法刚提出来,老母亲王美兰就受不了了,赵希良和女儿一起开导了好几天,老母亲这才同意了。
  4月1日下午,在莱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女儿替赵希良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证书,想以此报答好心人的善心,并在身故之后捐出遗体供医学研究。
  “我这样什么也干不了,只能用这个来报答大家的好心了。”赵希良说。据莱州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莱州签署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证书的第33例。

  病床上赵希良意识清晰,只在提到女儿的病情时目光怔怔,一言不发。他担心不及时治疗,女儿也会像他一样被渐渐“冻”住。
  卧床多年,赵希良吃喝拉撒都在屋内。多年前家里亲戚凑钱帮忙安了自来水,可因村里水源有限,自来水管里几乎从不出水。无奈,家里只能靠亲戚天天送水用。
  用水不便,赵希良尿湿的褥子只能反复晾晒后再铺,有时洗衣服用水太多,连喝的水都得从邻居家借。
  “希望好心人能帮忙打口井,并为赵苑伶联系医院查出病因。”持续关注赵希良一家3年多的义工“老爷车”说,看着22岁的赵苑伶日日守在家中任病情恶化,大伙都很着急,希望好心人能帮忙联系救治。
  记者了解到,赵希良患病后,当地残联曾到他家中看望并送去1000元善款。此外,因有残疾证,赵希良每月还能领到50元补贴。如今,一家人的生活多靠低保和女儿在网上打零工支撑。如果您愿意帮帮赵希良一家,您可以和我们联系,电话:15264520357,或直接汇款至赵苑伶的中国建设银行账户,账号:6217002190004190626。
本报记者 孙淑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