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再多,一提转账就要当心了
本报律师团成员解析电信诈骗,汇款前要弄清几个为什么
2014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亚顺正律师事务所徐永强: 诈骗手段再多,目的都是让你转账
  徐永强说,就他所接触的一些关于电信诈骗的咨询中,就有十多种。冒充公检法等部门,以事主涉案诈骗。称事主电话欠费、查收法院传票、包裹单等诱骗事主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户涉嫌洗钱、毒品犯罪或需要调查等为由,要求事主将银行存款转至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审查为由实施诈骗。
  另外,钓鱼网站、虚假购物网站、盗取QQ号、冒充黑社会虚构失主家人或者短信威胁敲诈、高薪招聘等,都是电信诈骗常用的伎俩。徐永强提醒,不管是哪种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你转账汇款。所以汇款前,要问问自己是不是认识对方,为什么要转账,转了是不是会被骗,最好是打110咨询一下。对于QQ好友要借淘宝号,要转账,也一定要电话落实一下,避免上当受骗。
山东鼎然律师事务所高娟: 关注防骗技巧,提高防骗意识
  高娟说,犯罪分子一般利用的都是人们害怕或者贪小便宜的心理。比如说你信息泄露可能会犯罪,不按照他说的操作就会如何如何的,还有销售廉价的飞机票、火车票或者违禁物品,虚构重金求子或婚介等,这些都是典型诈骗。还有的犯罪嫌疑人会以单身的中老年女性为目标,把自己伪装成高人角色,称对方家中有灾,以种种吓人说法摧垮受害人心理防线,伺机掉包诈骗。
  高娟认为,这些诈骗之所以能够实施成功,多是因为上当受害人信息不通畅导致。因此建议读者们平时多看新闻、多读书、多接触社会信息,现在是信息社会,发展很快,信息闭塞就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多掌握公安机关、媒体等不时发布的一些防骗技巧,凡是涉及自己账户和密码的事情都冷静多想一想,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那这种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就会小了很多。
山东广耀律师事务所邹积武:上当后,要用好“黄金半小时”
  “电信诈骗的受骗方很难掌握证据,被骗的钱很容易追不回来。”邹积武说,他有一段时间关注过某银行的客户端电信诈骗事件。受害者在网上下载了该银行的山寨客户端,结果操作的时候账户中的钱都被转走。虽然受害者起诉了该银行,但最终却因为是受害者本身下错了软件,只能自行承担这个后果。
  邹积武介绍,在发现上当受骗后,要用好被骗后的“黄金半小时”。第一时间拨打骗子银行卡客服电话,根据自动语音提示故意输错密码几次,先把骗子的银行账号临时锁定。如果能上网,就登录网上银行故意输错密码来锁定。之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报警,让民警持法律文书长久冻结对方账号,便于追回自己的钱。若这中间有拖延,要每天不间断用同样方法锁定骗子银行卡。不管如何,发现被骗越早,自救越快,钱就越有追回的可能。
  本报记者 苑菲菲

  电信诈骗屡见不鲜,受骗案例也常见诸报端,可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司空见惯的诈骗方法,却因为常常变着花样、与时俱进地翻新,让人们防不胜防,因此上当受骗的人也是一波接着一波。这电信诈骗有什么特点?有没有好的防范方法?怎么才能识破对方其实是诈骗?本报律师团成员对此作出分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