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霾源”才能下准“霾药”
2014年04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当前,雾霾已成了城市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但与此同时,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霾从何来?如何对症下药?雾霾源解析能否破解我国治霾之困?
搞清污染“元凶”是大气治理首要工作
  很长时间来,“霾”从何来,始终众说纷纭。譬如,有研究成果称,机动车尾气的PM2.5贡献只有4%,引起广泛争议。
  记者了解到,中央部委层面对于“雾霾”污染的源头研究工作已经展开,有望逐步揭开“雾霾”的神秘面纱,这一重要研究手段,就是源解析。
  在此前举行的《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启动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坦言,“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首要工作就是搞清污染“元凶”。
  “只有摸清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治理才能有的放矢。环保部推开源解析就是力图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环保部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做雾霾的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长期观测和监测。
不少雾霾“源报告”相互矛盾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源报告必须基于常规性、持续性的监测数据和解析,但目前国内真正能做到每日采样分析的城市寥寥无几。
  柴发合说,按要求,每天都要采样,再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才能科学确定来源,但是我们现在往往都是典型时段采样,导致分析结果可能偏差,对污染源的判断也不够准确。
  我国很多地方的空气都出现了“霾症”,但病灶各不相同,没有一份基于本地情况的,清晰的雾霾“源报告”,就好像治病找不到病因,对症下药无从谈起。
  按照目前公认的说法,工业污染、燃煤排放、汽车尾气、道路扬尘乃至做饭的油烟、街头的烧烤,都是PM2.5飙升、雾霾频发的元凶,可究竟哪一个是“主要矛盾”,却有着诸多截然不同的说法。
  如近期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关于北京雾霾污染源的分析报告称,北京PM2.5的来源中汽车尾气占比不足4%,该结果与北京官方公布的数值22%以上相去甚远,而汽车尾气究竟是不是北京雾霾的重要元凶,决定着治理的方向和次序。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