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秧歌进课堂,小学生成明星
仁风镇中心小学将鼓子秧歌列入教学内容
2014年04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孩子们的秧歌队参加演出。(资料片) 李华峰 提供
     本报记者 梁越
通讯员 李华峰      

  仁风镇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鼓子秧歌之乡”,其秧歌形式完整,舞技强悍遒劲,场阵磅礴恢宏,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济阳县仁风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确定鼓子秧歌为教学内容,走特色办学之路。 
  秧歌促进学习
打消家长疑虑

  办学特色是在学校长期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长期发现、提炼、概括出来的,并非主观决定的。而仁风镇中心小学则坐落在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的鼓子秧歌之乡。
  2008年春天,根据仁风镇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资源现状,加之考虑教育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仁风镇中心小学聘请济阳鼓子秧歌专业演员豆庆国为校外辅导员,兼任艺术顾问,将“鼓子秧歌”设定为该校校本课程。
  “学校刚开始组织学生练习鼓子秧歌时,一些家长和教师担心会影响孩子学习。”仁风镇中心小学校长霍纯涛说,该活动在本校广泛开展之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课余时间,学生们打打闹闹。而现在,他们会抓住这个时间跑跑头伞,打打鼓子,扭扭秧歌。 
  学生在鼓子秧歌的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又学会了合作交流,增强了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霍纯涛说,尤其是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在鼓子秧歌中找到了乐趣和自信,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家长和老师们的顾虑打消了,一些家长甚至和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子秧歌入课本
还请来了传承人

  特色教育的顺利推进需建立与特色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为此,仁风镇中心小学老师创编教材《鼓子秧歌》,其中包括鼓子秧歌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基本动作、阵型变化、音乐伴奏以及演出程序等内容。
  此外,仁风镇中心小学还将教材列入课程表,每周二下午第二节和课外活动定为鼓子秧歌的开设时间。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姚大新任校外辅导员,音乐任课教师具体实施鼓子秧歌特色教学工作。
  仁风镇中心小学还结合学科特点,采用教练指导、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班级比拼和集体表演等多种组织形式。同时,还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素质教育,形成教学各层面的强势,促进教学工作。 
  为进一步让学生从小更好地了解民俗,认知传统,陶冶情操。仁风镇中心小学还先后投资数万元购置了伞鼓、秧歌服装、铜乐器等活动道具,并编排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节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