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追思更有意义
2014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国维         
 
  清明节是一个缅怀亲人的节日,为了这个节日,人们早早准备祭奠的供品,有的还不远千里回到家乡。现在,节日虽已过去,但对亲人的缅怀和追忆却不会就此过去,由祭奠而引发的思考更不应停止。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对一个人来说,好好地活着才是最大的幸福。我们在祭奠、缅怀亲人之后,也应反思一下清明节自己做得如何,思考一下能为现实中的亲人和他人做点什么。
  一是祭奠是否文明减少不良影响。每到清明,安全防火和文明祭奠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传统的烧纸、烧香等祭奠方式不但造成环境污染和浪费,同时还容易引发火灾等问题,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近年来,相关部门推出的鲜花祭奠、网上远程祭祀、天堂信箱等,形式简单、环保,还减轻了交通压力,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只要心意诚,何种形式不是一样表达呢?
  二是该怎样善待身边的亲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很多子女都是与老人分开居住,因种种原因,有的子女平时忙于工作和个人事务,很少关心老人,甚至过年过节也不见身影。生前孝才是真,不论身在哪里,子女们都应尽可能常回家看看,问候父母的起居生活,尽可能创造条件,使老人身心愉快,安度晚年。这些,我们是否想过做得如何?
  三是多思让生者生命延续的善事。人的死亡有多种,有意外事故,还有生病,而有些病人是有希望治愈或生命延续的。清明节前夕的4月2日,陈竺、华建敏、李金华等领导干部登记捐献器官意愿,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支持。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器官短缺问题,供需比约为1∶30,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1∶3,很多患者因等不来需要的器官遗憾离世。截至2014年3月31日,济南器官捐献登记者仅122人,角膜捐献登记者为335人。
  祭奠是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同时也是祭奠者心灵的一次洗涤和升华。缅怀故人,反思现在,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生者有爱,逝者才能安息。清明节后,我们应明白更多的事理,努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