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想读书,书吧难寻觅
除了图书馆,市民想边休闲边充电的地儿还真不多
2014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品聚书吧的活动休闲区。(资料片)
   本报见习记者 万兵 王红星 实习生 阮一锋 
  清明小长假,很多市民在景点扎完人堆后,都想在上班前找个清静的地方看会儿书,享受一份惬意。但真找起来才发现,偌大的济南竟难找一个书吧。
  这可能与目前书吧不景气的发展状况有关,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吴伟称:“私人书吧缺少政府方面的扶持,又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多数处在亏损状态中。”
  济南独立人文书店
并不多

  在很多城市,书吧已经不是个新事物。与书店不同,它多了些喝东西聊天的地方。但它又区别于咖啡馆,还多了几分书卷气。“就想安安静静看会书,”平时工作繁忙的杨雪想通过一种休闲的方式度过假期,然而这个小小的愿望似乎也很难实现。
  从济南的情况看,多数小书店里都是考试用书,比如英雄山文化市场一带,就主要以教辅书的批发为主。而新华书店等大型书店里,常常是熙熙攘攘,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也有人会自己带本书去咖啡馆,但是又失去了那种在书海中寻觅的乐趣。相比之下,真正合乎条件的书吧的影子就很难寻觅到。 
  2003年,朝山街国防商厦二楼曾经有一家闲情瓦当书吧。经营者是多年从事老舍研究的学者李耀曦。据李耀曦介绍,当初开闲情瓦当,也是受了深圳一家名为“物质生活”的书吧触动。用李耀曦的话说,“触动了读书人的某根神经”。因此,在考察了北京大学附近一些小书吧后,他开了闲情瓦当这间书吧,并明确将之定位为城市书桌、休闲空间。李耀曦说,这间文化定位的书吧是要给泉城后花园点灯。
  而现在,在高新科技园区内,也有一家品聚书吧。从2013年12月24日开业至今,品聚书吧经营的时间也不长。书吧里,咖啡色的装修风格透出一股安静雅致的文化气息,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角落里则设有崭新的桌椅供人坐下来品茶、阅读。 
做书吧太超前
处于亏损状态

  李耀曦的闲情瓦当曾经受到不少读书人的喜欢。据李耀曦介绍,鼎盛之时,不少外地人来济时专门去体验一把,甚至受到新加坡媒体的关注。但李耀曦也坦言,书吧终究是“叫好不叫座,赔钱赚吆喝”,最终还是在2005年秋天因高价的房租、微薄的利润、稀少的客人不得不停止营业,仅仅存在了不到三年。资金不足、缺乏经商经验等都是闲情瓦当没能长远走下去的原因。   品聚书吧的徐欣也坦言,书吧没人来是正常的、冷清也是正常的,这是书店的一种常态。“只要有人来,就是一种惊喜。”徐欣略带夸张地说。“经营书店需要沉重的房租和人工成本,并且书的利润又薄。”在徐欣看来,大家都转向从网上买书、下载电子书或者从图书馆借书也对书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品聚书吧在政府的扶持下已经减轻了租金负担,但是从开业到现在,基本还是亏损状态。
  “我们当然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私人书吧,多一个类似图书馆的书吧,市民就多一个阅读点。”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吴伟认为,公立图书馆毕竟有限,更多的图书馆可以给市民提供更多选择。“市图书馆在全市有50多个读书点,也就是为了更加方便市民读书的。从这一方面来讲,私人的这种书吧和公立图书馆是殊途同归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