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
京杭大运河复航越早成本越小
2014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运河穿城而过,山陕会馆是运河沿岸的重点文物之一。 本报记者 邹俊美 摄
  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前竖起了“预祝2014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标语。   本报记者 王传胜 摄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领衔提交了关于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的议案。3月27日上午,孙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慷慨陈词:“京杭大运河复航刻不容缓,而且是越早越好,越早成本就越小!”
  本报记者 王传胜  
孙菁精彩语录
  □今年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但运河黄河以北段目前已经断航多年,它不再是一条完整意义上的运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家的话是该听,但不能一味地听,不尝试怎么知道运河复航行不通呢? 

  □有一次我跟李主席聊起大运河复航一事,原本坐着的他一下子站了起来,说了这样几句话“运河衰败是中华民族之耻、之痛,最晚在建国一百周年时,应该实现运河复航”!
  3月27日上午11点多,刚刚参加完一个会议回到办公室的孙菁稍显疲惫,但当她听说记者采访关于京杭大运河复航一事时,立即来了精神。 
  孙菁介绍,目前黄河以南段的大运河一直在通航,如果黄河以北段实现通航,将创造不可估量的水运、生态、文化等多重价值,实现“全线皆活”。 
  在经济价值方面,孙菁指出,目前经济建设一直在提要“转方式、调结构”,而水路、公路、铁路这三者相比,水路的建设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是最低的,排放最低,效益最大,如果水运复苏,将对聊城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意义。 
  明清时期,聊城因运河而兴,当时的临清税收是运河上八大钞关之首,占山东省的1/4。后来由于运河航运的衰退,它的经济就衰退下来了。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运河的复航,为聊城的经济振兴助力。 
  说起生态价值,孙菁说,京杭大运河复航后,华北地区包括空气湿润度在内的整个生态都将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运河沿岸的一些湿地都可以建起来,对于生态保护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再就是文化价值,京杭大运河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人工运河,运河两岸散落着众多文化遗迹,在我国人文历史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运河文化呈现片断化,一些文物只能呆在博物馆里,一旦运河实现全程通航,将连点成线,成为活的文化。 
  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清政府衰退时期,政府无力治理大运河,现在我国经济实力大增,已经有这个能力来改善和保护大运河,不能任由这颗世界明珠暗淡下去。“如果运河复航,那么它将成为活的文化,而不只是在书本上、在记忆里、在博物馆中。”孙菁说,复航只是两个字,但是它带来的是生态、是经济、是文化的复兴。 
  孙菁还特别提到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奎,她说:“有一次我跟李主席聊起大运河复航一事,原本坐着的他一下子站了起来,说了这样几句话‘运河衰败是中华民族之耻、之痛,最晚在建国一百周年时,应该实现运河复航’!” 
谈复航>> “运河复航,将实现全线皆活” 
谈申遗>> “非常希望运河申遗能成功”
  谈起今年六七月份,世界遗产大会将对京杭大运河申遗项目进行表决。孙菁说:“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非常希望运河申遗能成功”。 
  孙菁提到,明清时期,大运河的漕运非常发达,由此带动沿河一大批城市的崛起,当时的东昌府和临清,就是沿河形成的商贸重镇。然而,十九世纪六七年代,随着大运河的断流,东昌府和临清日渐没落。 
  谈及运河文化,有着多年运河调研经历的孙菁如数家珍:运河两岸至今仍保留了大量历史文物,像东昌府的山陕会馆、光岳楼、临清的舍利塔、鳌头矶等。孙菁认为:“运河成功申遗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申遗后对其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 
  孙菁还特别提到,咱聊城有个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走进那里就知道,运河沿岸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景色,如果把运河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这么文物古迹就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只有运河复航以后,才能把这些珍珠串起来,成为活的运河文化。 
  孙菁不无沉痛地说:“今年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但运河黄河以北段目前已经断航多年,它不再是一条完整意义上的运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谈担忧>> “现在不通航, 今后成本更大”
  孙菁非常关注运河复航,今年已是她第5年在全国两会上提这一建议了。5年前,山东代表团一些代表通过全国两会联名提出议案,建议逐步恢复大运河通航,孙菁附议。最近两年,她改为“领衔”。 
  有关部委给孙菁的答复是运河复航意义重大,但存在几个问题:水从哪里来?复航后有没有运输量?如何过黄河?5年来,孙菁不断到运河遗产段调研,认为这三个问题都不是问题。 
  孙菁说,建国60多年来,山东和华北的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南四湖和大沽河的水完全可以保障水运的供给,原来运河水“三分下江南、七分朝天子”,目前是我们的水大部分流向江南,多余的水入海了,没有很好地储存起来。 
  在运输量方面,更不用愁“无货可运”。“单说我们聊城,就有江北最大的铜产业、有全国最大的铝产业,还可以借住运河大力发展服务业。”孙菁兴奋地说,据她调研,从地势上来分析,从济宁往北至北京,恰好顺流而下,而南水北调工程却需要三级提水。 
  至于过黄河问题,孙菁认为以现在我国的科技力量,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家的话是该听,但不能一味地听,不尝试怎么知道运河复航行不通呢?” 
  孙菁不无担忧地说,当下的大运河遗产保护面临城乡规划建设的压力,居民建房、城市建设等活动不断挤占大运河河道。“如果现在不通航,今后成本将更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