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屋村,长清的“世外桃源”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仍保留很多历史遗存
2014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土屋的石顶。
  古老的拴牛石。
  摩崖造像距今已近500年。
  卡门石上的八卦图。
  土屋村的土屋。
   文/片 本报记者 陈伟     通讯员 马广   
  沿220国道南行出长清15公里,便到了归德镇坦山,再东行2公里便是土屋村。全村有300多户,1200多人口,有赵、王、曹、胡等姓氏,其中以赵、胡两大姓为主。土屋村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有着祠庙、楼阁、古桥、族谱碑、摩崖造像等古文化遗址等历史遗存;村子四面青峰隐隐,大石门、小石门、赵化山等诸峰拱卫映带如画;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古遗迹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和学者。

  历史可追溯至
明朝洪武年间

  因为土屋村毗邻山峦,村里地势高低不平,历史上的土屋村人便依地而建,在土坳子里凿洞而居。村民挖一截四五米深的大洞,就近取山上的石料使顶子成拱形,用石头垒墙。屋顶上面就是路,该种树种树,该走路走路。这种建筑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祖祖辈辈继续着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简直可以称为长清区的“世外桃源”。
  土屋村没有传说,只有历史。村里的老人介绍,土屋村的聚居源头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但是从何迁来、如何落脚几乎无人知晓。即使是立于村口处的碑志,对村子的历史溯源也只有寥寥数语,“明初曹氏来此定居后修一小楼,村以楼名命名曹家楼。清乾隆年间,曹氏之嗣原居古岗窑洞的人们迁居该村,更名土屋。”
  曹秀芳嫁到土屋村已经60多年。她告诉记者,最初的时候,她跟着公婆和丈夫,带着4个女儿住在窑洞土屋里,家里唯一的一间堂屋是凿洞而建,不过四五米深,坐北朝南,但光线依然暗淡。至今,屋顶上依然嵌着木橛子,怕被老鼠咬掉的东西就曾挂在上面。
  出了曹秀芳的堂屋是个不大的四合院子,西面是羊圈,还保留着以前的石槽,东面是厨房,木头风箱和铁锅土灶已被时间封存,南面是两扇插着门闩的木门。门楼上还有一层,留一个1米多高的门窗,以前家里人多,住不开的时候,便有人搭着梯子住在这个小门楼上。
古朴独特的
石头大宅院

  在土屋村中央的一条街西侧,有一个石门,门框是石头的,门楼的上方有一圆形的通孔,这就是古代的“猫眼”。凡是有人叫门,家人如果想看来者是谁,便可打开小门查看。
  大街西侧紧邻的一家,整座院子全部用规整的石块修建。院落大门有两层,上层原来是存放粮食及其他物品的储物间,对外开有一扇圆型窗户。圆形的窗户与方形的大门互相衬托。大门上的腰枕石雕刻有不同的图案,其中左侧腰枕雕刻的是西洋钟表的造型,而右侧雕刻着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图。两个腰枕石的雕刻内容一中一洋,构思巧妙,特别是西洋钟表的图案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在这座院子南面有一条胡同,胡同口有石门框,大门没有了,胡同路面是用石头砌成的,这就是土屋村的赵家大院,是归德镇有名的大地主宅院,里面有五处院落,都是20平方的四合院。这栋宅院颇为讲究,屋墙、院墙的用料,并不像一般窑洞土屋那样七零八落地摞在一起,而是用齐整的石块规矩砌成,纹路以显美观。
  屋顶上有六个大石水流子,门楼两边雕刻五只蝙蝠,寓意“五福捧寿”,还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组成的“四季花”。这些花纹全是工匠用钎子和锤子一点点刻成,纹路繁复,可以窥见当年村里大户人家的生活一斑。门口有一块一米高、半米见方石头,上面凿有一个空,这是拴牛石,在院子里的东屋石墙上,有两个凹槽把手槽,这是以前拴马用的。
  在院子里还放有一个石盆,直径80厘米,盆深30厘米,石盆底部有一个圆孔,是放水用的。整个石盆下有一个圆形底座,直径有30厘米,与大盆是一块石头。在土屋村北面的街上还存放着一个上马石,高一米,有三级台阶,是先人蹬石上马用的。在关帝庙边,存放着一个石臼,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是村里人捣粮食用的。石磨、石碾在村里各个角落有十多盘。
摩崖造像
距今已近500年

  土屋村村东是一条峪谷。进入峪谷,犹如溶于大自然,山青水秀,花香鸟语;登高望远一览无遗,山景、石景相映交辉,十分壮观。走出峪谷,展现在眼前的是马山和双泉山庄,一条峪谷连接了归德镇和马山、双泉三个镇,“公鸡山头啼鸣,一啼叫三镇”。 
  在土屋村东南云头山与赵化山的连接处有一处摩崖造像,造像是单体释迦牟尼像,依陡峭山崖凿成,高1.40米,宽1.45米,距地表2.30米,螺髻,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两手扶膝,无衣饰,作禅定状,佛像高越,为浮雕像,造型深厚,技法刚劲,为唐代作品。佛龛依山体凿成,前立两石条,上盖一板。佛龛左上方石崖上有重修题记两处,其中一处记载为明代万历年间。
  土屋村的村子中央还有一座关帝庙,修建于大清同治十二年蒲月,即公元1874年5月,庙坐北朝南,高2米,前面是一块长宽各1.2米的石头,中间是一个高45厘米,宽30厘米的孔,当作关帝庙的庙门,庙门左右两侧刻有对联,由于年代已久,已模糊不清,左侧“大清同治十二年蒲月”的字迹可清晰辨认。据说,最初里面供着关羽的铜像。
  85岁的赵化生老人介绍,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将关帝庙拆开,将关帝铜像掠走。后来土屋村在重建关帝庙时,人们又请人雕刻了一尊石头的关帝像,从此,关帝庙前香火不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