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还在,这对我们来说就够了”
捐肾救夫 农妇演绎人间大爱
2014年04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杨霄
  峄城区榴园镇龙泉庄村的许诺今年46岁,为了拯救丈夫,也为了给孩子老人一个完整的家,她毅然捐出自己的一个肾来挽救丈夫的性命。在今年枣庄市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许诺一家被推荐为候选家庭。
犹如“晴天霹雳” 丈夫患上肾功能衰竭
  9日上午,记者来到峄城区榴园镇龙泉庄村,看到许诺的丈夫陈克永正在自家门外与村民聊天,而妻子许诺到村子里的玩具加工厂打工去了。陈克永便招呼记者到家里等许诺。
  走进大门,院子里收拾得很整齐,房子也比较新。走进客厅,室内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客厅东面的墙上贴了22张奖状,全部是陈克永的儿子陈庚在上学期间获得的。几分钟后,许诺回来了。提起当时为丈夫捐肾的事,许诺的情绪有些激动。“这事让我们摊上就得面对,不然怎么办?最起码,现在我们的家是完整的,孩子没有失去父亲,老人的儿子还在。”许诺说,自从丈夫患病后,家里就变了天。
  据了解,许诺家有四口人,女儿今年22岁,即将大学毕业,儿子15岁,正在读初一。在丈夫患病前,夫妻二人都在村里务农,在丈夫身体好的时候,偶尔还能出去打工补贴家用。虽然算不上富裕,可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尤其是在2011年,家里刚盖好的新房还没来得及添置新家具,丈夫就病倒了。这一病,让这个家变得天昏地暗。
  在2011年9月,在家务农的丈夫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尿频等症状。不久,情况恶化,他不仅浑身无力,还不时发生呕吐。10月份,医院做出诊断,陈克永患上了肾功能衰竭。“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肾移植手术。”医生口中的一句话,让这夫妻俩傻了眼。
毅然决然,妻子捐肾救丈夫
  之后,陈克永开始了每周两次的透析。随着病情日益加重,寻找和等待肾源让他们感觉等不起了。因为一方面花费特别高,而且丈夫的病情已经不允许了。虽然亲属配型成功的可能性要高一些,但是许诺却认为公婆、大哥还有姐姐妹妹都有自己的家庭,捐肾之后肯定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如果自己的肾脏合适,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当许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医生的时候,医生并不建议她去做配型。“医生说夫妻之间配型成功的概率很小,让我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并且做配型要五六千,如果配不上钱就白花了。”许诺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想试试,因为丈夫病倒了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她不忍心看到家中老人失去儿子,更不愿自己的一双儿女失去父亲,只要有希望,她就想尝试一下,丈夫不是为他自己而活,她活着也不能只为自己。
  此后,丈夫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术前身体恢复治疗。这期间,她把丈夫转到了济南军区总医院,并开始和自己的丈夫配型。让她高兴的是组织配型的结果出来后,她和丈夫的相关配型数据符合要求,可以实施肾移植手术。在做手术前,许诺的女儿并不支持妈妈。“她一直要我慎重考虑,说家里已经有一个人倒下了,毕竟这是大手术,如果我再倒下了,我们这个家就真的垮了。”许诺也想过一旦手术不成功会怎样,“但是我不能这样放弃他。”
  2012年11月14日,经过紧张手术,她和丈夫的手术均取得了成功,丈夫也跨越了生死关口。现在,陈克永做完手术已经一年半了,一年半之后就可以做一些轻活。陈克永也向记者说了自己的想法,“我的身体现在恢复得挺好的,等再复查一次后,我就出去找份工作,我们两人一起努力,生活有再大的压力我们也得向前看。尤其是经历了这次考验后。”陈克永说,在自己做透析的时候,很多病友的家庭因为这个病被拖垮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话是这样说,但是这句话在我们这里不成立。我们的家还在,这对我们来说就够了。”
 记者手记 
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村里,提起许诺和陈克永,没有人不知道他们的事迹。有人说,许诺过得很苦,他们夫妻两人遇到了那么大的一个难关,这么一个生死考验。有人说,许诺和陈克永是注定要做一辈子夫妻的人,他们两人共用许诺的肾脏。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每周两次的透析,到被确诊为尿毒症后等待肾源,然后夫妻两人换肾成功,现在她的肾已经成功移植到了丈夫体内。然而,做完肾移植手术仅仅是尿毒症病人生存的第一步,丈夫还要度过排异期,每天都要服用抗排斥的药,医药费对于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四口之家来说仍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是许诺坚信,现在他们一家四口一定能迈过这道坎儿,他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