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罗夫访华求援?
或与德国为乌克兰问题争夺中国立场
2014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4月1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北京。            东方IC供图
  ▲4月13日,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访问河北正定。
     德俄外长接踵而至的身影令本周北京外交舞台延续着忙碌的气氛。15日中午,刚刚抵达北京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同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当天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还会见了拉夫罗夫。而拉夫罗夫此访选在乌克兰局势趋紧的敏感时期,是否有向华求援的意味,引发了外界不少猜测。

  为普京打前站
  “请转达我对普京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我期待着他5月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信会议。”15日,习近平在会见拉夫罗夫时表示。
  拉夫罗夫此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筹备普京总统5月即将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习近平表示,普京访华将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天稍早时候,拉夫罗夫与王毅进行了会谈。两国外长在会谈后签署了《中俄外交部2014年磋商计划》,并共同会见了记者。两国外长表示,普京总统的中国之行将是今年中俄关系最重要的议程。
  曾有不少媒体预计,中俄有可能在普京访华期间签署天然气合作协议,为双方长达十多年的天然气谈判画上句号。不过在15日的共见记者现场,中俄外长并未就此有所表态。
  两位外长原定一小时的会谈进行了近两个小时,而在双方向记者列举的一长串会晤议题清单中,都提及了安全领域的合作,显得十分默契。拉夫罗夫称,俄罗斯愿与中方加强合作,为在亚洲实现新的安全观而努力。
向中国求支持?
  “这是求援之旅。”德国洪堡大学学者霍尔特曼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拉夫罗夫访华做了这样的解读。他说,拉夫罗夫之后,普京5月将访问中国,在俄罗斯与西方这场冷战以来最激烈对抗的危机中,中国的角色会越来越显得关键,“中国恐怕难超脱乌克兰危机,如果西方加大对俄制裁,而中国却与俄大力发展能源贸易,西方可能施压中国。”
  不过,无论西方怎么看,中俄加强经济合作似乎已成定局。路透社14日援引俄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的话说,持续数年的俄中天然气谈判将在普京5月访华之前完成,另外,两国还计划就石油、煤炭、电力供应等加强合作。“俄罗斯之声”14日的报道中提及了中俄的广泛合作。报道援引俄外交部的声明说,“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在秋天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两国总理将举行第19次定期会议。在此之前,会有筹备总理定期会议和促进副总理级能源以及人道主义合作的政府间委员会议,以及几十个委员会小组和工作小组的会议。”两国还成功发展了新形式的合作,包括俄罗斯伏尔加地区与长江中上游省份之间的对话。
  另外,就在拉夫罗夫访华前,俄外交部日前表态称,“乌克兰的形势将是重点。众所周知,中国维持一种平衡和公正的立场,表现出对导致地区新现实的全部因素,包括历史因素的理解。”这一表态无疑加强了拉夫罗夫赴华求援的猜测。
与德国“前后脚”
  不过,在乌克兰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急于倾听中国意见的可不只有俄罗斯。事实上,就在拉夫罗夫来访前几个小时,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刚刚结束了他的中国行。俄德这两个深涉乌克兰局势的大国在中国赶了个“前后脚”,其中意味几何,不禁引人猜测。
  “施泰因迈尔和拉夫罗夫只错过了几小时。”德国《世界报》14日称,德国外长访问了中国河北省,参观了花鸟市场,似乎将乌克兰危机和世界政治抛在脑后。但这种印象具有欺骗性。德国外长与北京就敏感政治问题进行了会谈,其中包括2014年西方从阿富汗撤军后中国的作用、朝鲜核试验以及乌克兰局势升级和对俄制裁。拉夫罗夫15日也将面临同样的任务。同一天的德国《时代周报》称,“施泰因迈尔和拉夫罗夫讨好北京。”文章写道,北京到莫斯科的飞行直线距离为5800公里,到基辅的距离为6400公里,到柏林为7500公里。尽管如此,中国对乌克兰冲突仍意义重大。德俄外长相继访问,究其原因:乌克兰危机四方会议本周四将在日内瓦召开,主要利益相关方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和欧盟将坐到桌子前,每一方都希望中国坐在他们身边。
          (宗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