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的荒山
2014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乐军
  一夜春风,吹醒了大地。
  最先感受到温暖的要数迎春花了。当其它植物还在漫长的冬眠中沉睡时,它却早已在路旁、山野、公园或悬崖峭壁上,一排排、一簇簇地泛出鲜艳的鹅黄。其次该是护城河边的垂柳。远远望去,千万条柳丝织成一层厚厚的绿纱,但当你靠近仔细看时又没有绿叶,哦,那是春姑娘把柳的发丝染绿。一粒玉兰花骨朵儿从粗壮平滑的树枝里鼓出来,像高楼的一扇窗户里探出个小脑袋。“喂,雾霾走了吗?”
  我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有山、有泉、有湖、有河的城市。“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古人对这座城市的描述。
  但就是这么个有着天下泉城美誉的宜居城市,近年来也频频发生雾霾,并且一度成为全国十个重点污染城市之一。
  雾霾,这种曾经让一些人连读音都搞不准的东西,近年像幽灵一样常常袭扰我们的生活。据说,这种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由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废气、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人体一旦吸入极易引起呼吸道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真不明白,我们这个上世纪末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如今为什么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成了一种奢望!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央早就明确,绝不要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GDP。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发展与污染、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多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纠缠一起,效果并不明显。
  我生活的历下区是该城的中心城区,这个区的当政者有思路、有作为、敢担当。区委书记在大会上讲: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对于一个不足一百平方公里的区来讲,可能作用不大或不明显,但不能因为区域小就不努力,如果各地都认为空气是流动的,与自己无关而不作为,那么我们这个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于是,关闭了辖区内所有燃煤小锅炉,建筑工地扬尘实行全时监控,渣土运输全部覆盖,保洁员每日对道路洒水降尘,同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也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他们又大力开展了以荒芜山体治理为重点的全民植树绿化行动。
  还是那位书记,对搞好荒山绿化提出要解决好七个问题:一是“钱”,区财政拿出1.5亿元;二是“苗”,到各地订购适合山体生长的树苗;三是“路”,打通机械设备、运苗运水、人工作业上山的路;四是“坑”,镐头刨掘、筑垒鱼鳞坑、爆破开挖并用;五是“土”,采取就地取土与外地搬运相结合的方法;六是“栽”,机关干部、学校教职员工、社会志愿者齐上阵;七是“养”,就是要做好后期的养护,确保成活、成林、成材。
  好个“七字”荒山绿化造林法,照此做下去一定会大见成效!春天里,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开进荒山郊野,一项功在当代、荫庇子孙、泽福千秋的宏伟事业拉开帷幕。
  现代化机械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不长时间便打通了通往山顶的道路。挖坑、运土、运苗、运水、栽植……一座座原本毫无生机、裸石满坡的荒山披上了绿装。
  我栽下一棵翠柏,静静地凝视,与其对话。“万物有灵,物我相生。”想不起是谁说的这句话了。真的,人类与万物是相互庇护的,只要我们体味大地上每一株植物的灵气,走进它们的世界,我们就会得到生命葱绿的密码。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放眼望去,山体上那一棵棵新栽的小树,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已形成片片翠绿。多年以后,它们会立地擎天,脚下一方沃土,根系绵延,头顶一方蓝天,与云握手!
  我的思绪随风飘扬。荒山醒了,大地醒了,更重要的是人也醒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