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开花几里香 一家煮饭香全庄
明水香稻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2014年04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美丽的绣江河。
◤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记载的明水香稻。
章丘明水,历史上被誉为“水乡”。山水明瑟,泉水清澈净明,泉眼众多,水质甘醇,又有“小泉城”之美誉。《齐乘》记载“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著名的百脉泉与趵突泉齐名,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也是绣江河的主要源头。
明水泉水清爽甘洌,水质优良,为明水香稻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清澈灵动的泉水,昼夜涌流,烟波荡漾,滋润着明水中北部的风物稼穑,稻田千顷,碧葱翠绿,尽收渔米灌溉之利。明水香稻主要产于明水镇砚池村附近,尤以百脉泉“泉头米”为最,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明水也因明水香稻而声名远播。
翟伯成
明水香稻曾是历代皇室贡品
香稻的最早文字记载,见诸汉代。魏文帝曹丕形容香稻“上风吹之,五里闻香。”唐诗中吟咏香稻的更多了。著名的有唐朝杜甫《秋兴》诗之八:“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以及李郢的《江亭晚望》诗:“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南宋词人辛弃疾(祖籍章丘西邻历城)也有诗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乾隆壬辰进士,明水人焦式冲写有一首优美的《明水晚景》:“荷花香接稻花香,萧寺来过趁晚凉。万竹摇风声似雨,一池受月影如霜。忘机静对凫鸥浴,乐地常随燕雀忙。高阁凭临云缥缈,此身仿佛到潇湘。”此诗可谓描述明水香稻和水乡烟波景致的经典之作。
追溯明水香稻的历史,可谓历史久远。据《礼记》记载,从周代开始,明水水稻便因泉水浇灌而香味浓郁,水稻种植已广泛推广,农户已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
明代崇祯十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土鼓(明水)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天,不足尚也。”明水香稻自明代就成为进奉帝王的贡品,历史悠久。
到了清朝乾隆二十年,县令张万青编纂的《章丘县志》对明水香稻有了详细的记载:“黍、稷、稻,谷,大抵黄、白二种,而晚谷尤夥”。又据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记载:“稻谷有黄、白两种”。“白”即“大白芒”,“黄”即“大红芒”,明水香稻,作为古老的农家品种,最初的品种是“大白芒”。
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文藻、周永年编纂的《济南府志》,对章丘明水香稻再一次给予肯定:“稻非此地常产,历章(指章丘县)诸处稍稍有之,其美者则以章丘明水为最。”可见明水香稻已成为一种香稻品牌。
特别是1954年,在印度举行的国际香稻品种展览会上,明水香稻作为特殊的黄稻香米参展。各国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明水香稻为最好,其次是美国、日本和印度的。特点是:香、优、鲜、爽、珍。明水香米香味浓郁。在田间开花时,即能香飘远外;在蒸煮时,更是香味扑鼻,馥郁浓厚,故有“一株开花几里香”和“一家煮饭香全庄”的美誉。
1993年,在泰国曼谷举办的世界优质农产品展览会上,明水香稻再次获金奖殊荣,为明水香稻无愧章丘名牌作了鲜明的诠释。
此外,明水香稻不仅作为历代皇室贡品,还多次荣获中国国际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独有的香、优、鲜、爽、珍品质
明水香稻以其独有的特质和优良纯正的口感,历来享有盛名,是享誉全国的名产。主要品质特点是:香、优、鲜、爽、珍。
香:明水香稻稻粒微黄,颗粒饱满,米质坚硬,色泽透明,油润光亮,香味浓郁,沁人心脾。其香味之浓,为其他香米所不及,此为明水香稻之最大特点,是由明水香稻品种本身之种性所致,更与当地特殊的水质和土质紧密相关。在田间开花时,即能香飘远外;在蒸煮时,香味更飘逸远方,民间有“一株开花几里香,一家煮饭香全庄”的赞语。
优:明水香米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根据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心化验室化验分析:明水香米含蛋白质8.83%;赖氨酸0.30%;淀粉69.73%;脂肪2.87%。因而,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鲜:明水香米颜色鲜明,蒸色奶白,令人赏心悦目。
爽:明水香米食之不腻,味道鲜美,清爽可口,令人增进食欲。
珍:明水香米产量极低(一般亩产只有150千克左右),而且,其香性等品质特点与当地的水质和土质密切相关,原种“大红芒”,因其产地百脉泉一带遍地涌泉,土肥水足,故所产稻米又称“泉头米”。因此,“大红芒”所产稀少,更为珍贵,仅能供部分高级宾馆招待贵客之用,是营养丰富、不可多得的高级滋补珍品。
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最好的泉头米,据考察最佳地块在百脉泉以东,即现在的明水湖。由于泉水凉且恒温,米质透明,角质率高,质量格外好。从气候条件来看,章丘明水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年均日照2647.6小时,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相对湿度65%,无霜期192天,也十分适合明水香稻的生长。
解放后,明水稻区种植香稻千亩左右,占稻田面积的六分之一,年产香稻谷三十余万斤。由于老品种大红芒秆高易倒,晚熟低产,一般亩产三百斤左右,所以,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普通稻高产品种的推广,香稻面积逐年减少。上世纪70年代后,香稻种植几乎到了绝种的边缘。1981年调查,老香稻仅有六七个大队零星种植,面积十余亩。
科学培育,明水香稻不断改良
为了保护和发展地方名产,选育出适合明水稻区的高产香稻新品种,明水香稻列入了济南市科委的科研项目,1978年至1982年,县科委在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开展了以培育具有香味特点,而又高产早熟的香稻新品种为课题的科研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明水花育l号和辐香3号两个香稻型良种,为发展香稻生产闯出了新的路子。
明水花育l号,是1978年采取花粉育种的方法,进行花药培养,幼苗用秋水仙素人工加倍,按照育种目标选育出的一个香型稻新品种。它具有棵矮粗壮,叶片短而上冲、耐肥水抗倒伏、早熟、高产、优质有香味的特点。同等条件下栽培,亩产七百至八百斤,最高亩产可达一千二百二十三斤八两,比老香稻大红芒增产二至三倍:其品质优良,经中国农科院化验,含粗蛋白10.02%,赖氨酸0.255%,脂肪0.77%,淀粉68.39%,蛋白质含量比老香稻高1.19%,比普通稻米多2%—4%,营养价值高。
辐香3号,是用钴60Y加微波复合处理选育而成,稻米淡香,植株粗壮,叶片短而上冲,耐肥水,早熟高产,一般亩产七百至八百斤,高产地块可超千斤,比原种大红芒增产二十倍左右。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