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装上说保质期9个月,外包装却只有1个月
同一产品,俩保质期,信哪个?
2014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两个包装上的保质期相差了近8个月。
     本报4月21日热线消息(记者 赵松刚)21日,市民刘先生打电话反映,他在福寿街大润发超市购买的散装沙琪玛内外包装上,居然有两个不同的保质期,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的。记者得知,一些超市在包装散装食品过程中,为图方便,设定固定的保质期限,导致部分散装食品内外包装保质期不一致。 
  21日,家住奎文区圣荣广场小区的刘先生反映,3月底,他从圣荣广场小区附近的大润发超市内购买一包沙琪玛“当时搞活动,一斤的价格为12.8元,买一斤送一斤,我就买了一斤带回家。”刘先生说,购买时,每一个沙琪玛都有一个小包装,过秤后,超市的工作人员又贴上另外一个标签。
  最近几天,距离刘先生购买沙琪玛已经过去大半个月,刘先生担心吃剩下的沙琪玛会过期,便查看一下产品的外包装保质期,“里面的小包装显示,到年底才过期,但是外面的标签显示,沙琪玛这个月底就要过期了。”刘先生不解地说。
  21日,记者看到刘先生在3月28日购买的沙琪玛。从小包装上看,沙琪玛的生产日期为2014年3月15日,保质期为9个月,也就是2014年的12月15日才超出保质期。但是,从外包装的标签上看,沙琪玛的包装日期为3月28日,保质日期截至4月26日,内外包装上差了近8个月。 
  记者随即来到福寿街上的大润发超市,记者从二楼散装食品区发现,一些散装食品有自己的外包装,包装上印有该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另外一些散装食品则没有。记者购买一袋散装的果丹皮,也出现了内外包装保质期不一致的问题,一个显示保质期为12个月,另外一个标签显示一个月后过期。
  超市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散装食品区的食品,过秤后自动生成一个标签,标签上的保质期基本上都固定为购买后的一个月为保质期内,所以出现内外保质期不同的情况,“如果你买的散装食品上有外包装,就以外包装上的为准。”
  就此,记者咨询奎文区工商局,工作人员称,超市的此种行为属不规范行为,“一些超市销售散装食品时,为图方便,保质期固定为销售后的一个月为期限,但是标签上却不显示生产日期,市民不知道食品是哪一天生产的,就可能产生永不过期的食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购买散装食品时,不仅要关注包装日期,而应该察看该产品具体的生产日期,以此作为考量食品是否过期的标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