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生命全部奉献给祖国”
“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滨州举行
2014年04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21日讯(通讯员 张丽 娄延峰 记者 王晓霜) 21日上午,“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滨州市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亲切会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市直各机关、企业及各县区的相关负责人出席并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宣讲团5位成员,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副营长王川顺,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大队长张茂兴,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淄博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分别作了题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永远的战士》、《父老乡亲们的贴心人》、《父亲,您是我心中的明灯》、《精神高地的坚守者》的报告,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满含深情地讲述了朱彦夫同志在不同时间与地点留下的感人故事以及他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永葆本色、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
滨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桂萍在报告会后指出,要把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朱彦夫同志的崇高精神转化为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为推动滨州科学发展、追赶超越做出新贡献。
朱彦夫本人虽然没有来到会场,但他却专门为报告会录制了一段视频,表达自己只是一名最普通的的战士、伤残军人、农村支书,在自己的村子里干了一点自己的事情。“我将要用自己有限的精神生命,贡献于伟大祖国的无限生命中,永远为人民服务!”视频播放完毕后,会场响起的掌声经久不息。
淄博市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 他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副营长王川顺: 他是永远的战士
朱彦夫女儿朱向欣: 父亲是我心中的明灯
黄雪颂在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每次都是第一个登上报告席。在她的报告中,朱彦夫不但是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生命斗士,更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致富带头人。
“‘为群众做事,干不干,实不实,带头不带头,境界不一样,影响不一样,结果更不一样!’这就是朱彦夫的工作信条。”黄雪颂在报告中说到,朱彦夫干支书25年,光假肢就磨坏了7副。张家泉村,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最早平均亩产过600斤,最早实现水浇田过半、全乡最早通上电的村。“他没有手,却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实;他没有脚,却为群众趟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他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务实为民的责任担当。”
王川顺是来自朱彦夫所在部队的一名军人。在他看来,朱彦夫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生活中的顽强拼搏,处处体现了军人钢铁般的意志。
“朱彦夫家里有一样东西,他视若珍宝,那是他在战场荣获的3枚军功章。从这里我读懂了革命战士铁心向党的赤胆忠诚。”王川顺在报告中说,朱彦夫一辈子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浴血战场,纵使献出四肢和左眼,也无怨无悔。“从老英雄用残臂敬的军礼,我领悟到了革命战士使命如山的历史担当;从老英雄床头摆放的军号,我感受到了革命战士冲锋不止的铁血豪情……请老英雄放心,我们会接过你的钢枪,传承你的精神,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明天走上战场,我们还会像您那样,赴汤蹈火,一往无前。”
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大队长张茂兴: 他是乡亲们的贴心人
朱彦夫在张家泉村做村支书时,张茂兴干大队长,一直与朱彦夫搭班子,1999年才退休。报告会上说起朱彦夫的事情,张茂兴感觉怎么也说不完。“跟着老朱干了二十多年,他为民造福的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大家伙信任我就干,我不信张家泉就这么一直穷下去!’这是朱彦夫刚上任时说的话。”张茂兴说,七十年代,村里那里开始推行火葬,村民们想不通,工作很难做。“他母亲去世后,他就安排我去办火化手续。我曾亲眼看见老人家拉着老朱的残臂嘱咐‘千万别把我烧了。’他答应了咋又变了卦?‘咱是党员,咱不带头谁带头!’他就是这么说的。从那之后,火葬在俺们那里才推广开。从那以后,全村形成了一种新风俗,婚丧嫁娶,一切从简。”
身为淄博市沂源县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的朱彦夫四女儿朱向欣是报告团成员之一。对于父亲,她埋怨过、委屈过,但更多的是敬佩。“以前总感觉,父亲跟其他人一样,只是严格了一些,忙了一些。”朱向欣说,小时候父亲特别忙,对他的印象不是坐在炕上看书就是请人在家里开会。“父亲戴着假肢走路时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我现在印象还特别深刻。”
“父亲铁面无私,看似不近人情,实际上他的爱很深很深。”朱向欣说,父亲经常把自己的钱拿去救济别人,弄得连自己女儿的嫁妆钱都拿不出。直到1996年,他把他千辛万苦写的《极限人生》当做嫁妆送给了自己的几个女儿,“捧着这本书,我才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的良苦用心。”
淄博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 他是精神高地的坚守者
1996年于涛采访过朱彦夫,并成为朱彦夫事迹报告人。于涛说,“18年来,常有人问我,朱彦夫还好吗?今天,我高兴地告诉大家,朱彦夫现在很好,他活得很顽强,活得很阳光,活得很精彩。”
“他说过,‘与其腐烂,不如燃烧!’25年,朱彦夫为村里办的事数不清,就为村里跑电一事就花了7年时间。”于涛说,曾经有人问他,朱彦夫的事迹主要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精神是不是过时了?“我说,朱彦夫的精神不会过时,永远不会。他的背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
“革命历史,传承着共产党人的优秀基因。朱彦夫始终以战士的姿态,理直气壮地讲革命传统,理直气壮地写革命传统,理直气壮地歌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