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即将清理非融资性担保公司
2014年04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追踪
  近期,本报《投资担保扎堆开业或涉违规融资》及《数千投资公司仅四百余家有牌照》两篇报道所引起的效应仍然在持续发酵。为本报提供信息的刘先生周一早上看到第二篇报道后,给本报打来电话,他表示因为自己也快退休了,手里有些余钱,总想着找点投资渠道,银行理财的利率又实在是太低,所以经常关注社会上一些投资公司。如果按照他们宣传的那样,确实也是挺诱人的。但是看了本报的报道之后,实在庆幸没有简单地相信他们所说的内容,不然很可能这辈子的积蓄都没有了,晚报的报道做得很及时,很到位。
  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由于这些公司多数将网点设置在银行聚集、高端小区附近,同时在装修设施上舍得投入,因此给人造成了相对安全的假象。在业务宣传上,因为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中老年人,所以公司会针对性地赠送购物卡、食用油、大米等,特别容易吸引中老年人参与投资。虽然,这些公司宣称的投资起点并不高,有的1万即可投资,但是如果一些人用自己的养老资金投资,将会造成非常大的社会危害。针对这个问题,也有读者打来电话,说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些公司堂而皇之地开业经营,就没人管吗?”
  就在昨天,省融资担保企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打来电话,根据银监会等八部委去年底联合发布的《关于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通知》相关精神,我省将于近期开展对本区域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规范,重点就是以“担保”名义进行宣传但不经营担保业务的公司,防范其以“担保”名义误导、欺骗公众和非法经营金融业务。对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贷发放等违法违规活动或违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要坚决依法查处和取缔。
  协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由于担保公司是绝对不能向社会进行融资的,只能承担相关的企业融资的担保工作,因此老百姓只要不被其所谓‘担保’的虚假宣传和小利诱惑,他们看不到资金进入,时间不长他们就会自生自灭了。”

延伸阅读◥
  非融资性担保公司骗术细细看
  一是假冒民营银行;二是以非融资性担保企业开展担保为名义、发行虚假担保理财产品或虚构借款方;三是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假冒或者虚构网站发布基金,许诺高回报;四是打着养老的旗号,通过举办免费体检等方式诱导;五是高额回报收藏品;六是嫁接P2P的名义集资,以金融创新概念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除此之外,以企业项目融资包括水泥厂、陶瓷进出口等名义宣传融资的亦不在少数。
   (财金记者 胡景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