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穆:执着于心,练达从容
2014年04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廖一穆 《南山逐月图》
  廖一穆 《平远听川》
  廖一穆 《龙德光天》
     本报记者 陈莹

  在当下的书画界里,追求创新已然波澜壮阔,这使得廖一穆在传统绘画上的坚持,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有点“另类”。
  廖一穆工金石大写意花鸟、大草及金文。诗、书、画、印追“老、古、禅”,风格古拙,苍朴,静穆。
  “很多人都很好奇,我是如何能在画作中体现古朴深邃的意境,我想这或许与我多年研习古文经文篆刻有关吧!”受家庭环境的影响,4岁开始写毛笔字的廖一穆,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青睐。
  廖一穆坦言,自己嗜“古”如命,对历代的书信稿爱不释手,“与古人对话,去研究、领会,追求古人思想和精神的东西,并通过对古人的东西的理解去用书法、绘画表达我自个的内心世界。”
  自古以来,书画便是中国文人抒发情志的一个途径。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再学绘画的廖一穆说,自己一开始就将绘画定位在学术上。
  “国家的功底深,才有比较透彻全面理解高深莫测中国画的可能。”廖一穆觉得,书法,是中国画的精髓,一个字可以概括中国画很多东西,而不能理解这个字,也就基本上不属于传统正宗的国粹了。
  “我不怕似传统,我怕的是不似传统。”廖一穆总是认为,发展是建立在继承之上的。
  这也使得,廖一穆笔下的的山山石石,奇奇怪怪,古古朴朴:其笔下的树树木木,花花草草:线条浓的很浓,淡的却很淡,均是以书入画,一笔画,一笔书法,每一笔都实实在在的,保持对书法最本质,最原始的理解,处处落笔贯彻到底。
  从某种意义上讲,廖一穆的绘画,就是在写书法,他的书法就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佛、道、哲学等)的符号的表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