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书店为求效益,主要销售参考书。 本报记者 韩微 摄
本报记者 韩微
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实行“深夜读书”,上海畅行“24小时”营业书店,个别实体店兼营咖啡茶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枣庄各大书店经营状况仍不尽人意,不得不减少营业面积,不少书店还纷纷转型,主打卖起了参考书。
为减少成本,书店缩减营业面积
书难卖,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声音。受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影响,不少实体书店举步维艰,就连曾经作为枣庄书店标杆的鲁南书城也一度遭遇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
实地了解各书店经营状况后记者发现,私营书店多已转型主售各类参考书,只在书店角落摆放出售一部分文学书籍。“以前书店面积要比现在多出一间屋,但是因为房租一年下来要十几万,实在是难以承担就给划出去让别人租了。”采访中,位于吉品二街的育华书城工作人员介绍说,相对于文学书籍,店里主要的营业额还是依靠各年级参考书支撑的,因为书籍本身出版纸张并不算是优质,因此一些书本身的定价就不高,可是为了吸引顾客购买,所有书在出售时都会打出八折优惠,这样一来,店里的盈利空间就更低了。
一直以来,因数目种类齐全,书籍质量上乘,鲁南书城颇受市民的欢迎。而早在前些年,一直双层经营的鲁南书城取消二楼售卖区,转租给其他机构,只保留一楼的空间供营业。而在枣庄第十六中学南校区附近的一家书店,在经营多年的情况下最终还是选择关门改行。
读书渠道信息化,挤占实体店盈利空间
因其强调社会效益,鲁南书城内的图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任市民自由阅读。而同时也因店里的书在售卖时完全依照定价来算,不少年轻人反而更乐于在书城看好书目后再到网上进行选淘。“现在多是中年人买书,有买给自己的,还有给孩子买的参考书,年轻人就非常少了。”书城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不少书柜上的书经常会因为市民看的次数过多而染上污渍,严重的还会有脱页现象,但就是整体的售卖情况一直也没有多大提高,除了畅销数目会经常更新外,其他类别的书籍已经常年没有更新过了。
采访中,刚大学毕业一年的小韩介绍说,上班之后心情就开始变得浮躁,以至于一年以来自己连一本书都没有完整的看下来。而对于正在读高二的小楚来说,电子书成了他主要的阅读资源。为此,市中一家中学的钱老师则分析说,因为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读书的渠道变得丰富起来,以前出门做长途车最爱带本书解闷,但现在从网上下载一本小说既方便携带又更加快捷,比买书更方便实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