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公园一处电话亭,门被铁丝拧上。 本报见习记者 范福弟 摄
本报见习记者 范福弟
当下,手机、电脑的普及让人们的通讯方式变得多元化。而曾经红极一时的公用电话亭却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2日,记者走访枣庄市中区多条主干大街发现,已难觅公用电话的身影。
五十岁妇女也爱玩微信
当下,手机几乎成了每个人手中必备的通讯工具,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甚至不太着急的事情用QQ、微信交流已经成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联系方式。
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发现这些人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就连不少高中生、初中生也会拿部手机带在身上,并且携带不止一部手机的也不稀罕。“三部手机里放了不同的号码,以便跟不同的人联系。”市民郑先生告诉记者,“身上有三部手机,这样就不同担心手机没电了。”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依靠网络利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交流也逐渐成为人们与亲人朋友交流的重要方式,甚至一些中老年人也开始学着使用这些工具进行交流。“相比之下用公用电话太不方便了,首先要办卡,并且周围也不一定有公用电话。并且现在很多地方都有WIFI覆盖,聊天交流都很方便。”虽已年近50,市民王女士最近却也喜欢上了用微信跟朋友聊天。
公用电话亭难觅踪影
记者走访发现,振兴路、文化路、光明路等街道几乎已经见不到IC卡公用电话亭。在东湖公园,发现了一部IC卡公用电话,走近一看才发现,公用电话亭的门已经被系上了铁丝,铁丝也已经生锈。静静伫立在角落里的电话亭虽然不能用,但却成为很多人拍照的背景。“这个红色电话亭跟周围的景色映衬起来感觉特别漂亮。用来当拍照背景感觉很不错。”彭女士在电话亭前用手机给女儿拍了一张照片。
“现在哪里还有人用公用电话啊,人人都有手机。”王女士告诉记者。市民杜先生则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注意公用电话的情况。“公用电话还要插卡吧,现在都有手机了,不会再去用公用电话。再者说谁没事会带个公用电话卡在身上啊。”市民王先生曾经是公用电话的“VIP用户”。王先生回忆称:“以前上学那时候没有几个人有手机,几乎都是用公用电话,我每天晚上下晚自习都会用它打电话,并且每次都会打一两个小时。但自从买了手机后就再也没有用过了。”
记者就此事对市民进行了采访,大部分人表示公用电话即使被撤掉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太大影响。而现今普及状态的手机、电脑已经很方便了,公用电话的功能已经被取代。但仍有小部分人表示没有公用电话可能会对一部分人产生影响,一些没有手机、电脑的人可能无法与别人取得联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