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德,“地命海心”的女汉子
2014年04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地缘政治学中有一种说法,岛国和与其临近的大陆国家往往很难处得来,这种理论现在经常被学者用于解释中日之间为何老是搞不到一块儿去。而它的最早佐证,则可上追到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时期。这场持续百年的掐架,给人类留下的最大遗产是“圣女”贞德的传奇和她所带来的民族主义。今天我们试着讲讲这个“女汉子”的故事。
  话说公元1429年4月29日这一天,被英军围困多时的奥尔良城外出现了一支法国军队。率领这支军队的统帅就是“圣女”贞德,这是这位法国传奇式女英雄第一次率军出征。不过,与今天人们津津乐道于贞德金戈铁马的“女汉子”形象不同,在当时,真正引起轰动的不是贞德的性别和16岁的年纪,而是她的身份:一介平民。
  在欧洲中世纪,战争是个标准的贵族运动,平民既没有参战的义务,更没那个闲心,因为当时,民族主义压根儿还没有出现。如果你问当时的欧洲人“你从哪里来”,得到的答案最有可能是“我是佛罗伦萨人”、“我是巴黎人”或“我是汉堡人”,而不会是“我是意大利人”、“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相比于动辄拿民族说事儿的后代,欧洲中世纪的平民比较看得开:反正哪儿的贵族老爷来了都一样交税,就由他们自个儿闹去好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有点什么纠纷也都秉承“自己动手”的原则,打仗尽量不麻烦老百姓。比如说英法百年战争,最初的开战由头就很实在——就是个单纯的法国王位继承权问题,标准的贵族家庭纠纷。
  然而,由于百年战争旷日持久,仗打着打着难免就发生了变化。英格兰当时不过是穷乡僻壤,跟“封建制度模范”法国搞正规的骑士战争显然是作死,所以蔫儿坏的英国人后来想了个损招,雇了大量的雇佣兵长弓手,这帮人本来在骑士战争中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但英军让其担当主力之后,却把法国打得大败亏输。不过,这种创新有个副产品,雇佣兵都是兼职强盗,不讲究什么“战争与平民无关”的准则,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法国沦陷区的治安搞得一团糟,于是,贞德应运而生了。
  虽然今日的法国女郎艳名远扬,但从贞德女扮男装投奔法军的经历看来,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她应该是个很爷们儿的女生。不过,贞德所带来的的确是一套美少女战士般“代表月亮消灭你”式的思维:这个文盲女孩说她奉了上帝的旨意,要拯救法兰西,惩罚英格兰。这套逻辑法国贵族听后当然乐开了花,所以掌权的王太子决定孤注一掷,把宝压在了贞德的身上。
  与法国贵族热捧贞德不同,英格兰人则被这套请上帝来拉偏架的理论把鼻子都气歪了:明明是单纯的利益争夺,凭什么你就替天行道,我就非得遭天谴?所以当贞德最终被贩到英格兰盟友勃艮第的手里时,英格兰人一改过去善待俘虏的骑士风度,不仅要求对其进行肉体上的消灭,更要在名誉上将其彻底打倒,很多英国贵族甚至不顾斯文地给审判贞德的宗教法庭写恐吓信。在英方的压力下,贞德最终被宣判为异端,被残忍地用火刑处死。英法两国的梁子,自此从单纯的贵族纠纷上升为民族仇恨。
  圣女贞德事件,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第一声啼哭,贞德本人则是世界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人像贞德那样,为一个回响在耳边的声音所召唤,投身于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争斗中,而不再有人想起,让那位少女悲惨死去的战争,其实最初不过是人家贵族间的一场家务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