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今日菏泽创办三周年《立地为闻》摄影展暨摄影记者邓兴宇新闻摄影展举行,这里有——
身边的风景,过往的回忆
2014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摄影展现场,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儿子在作品旁边驻步。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德领  

  “太震撼了,每一张照片都能勾起很多回忆。”26日,由本报主办,菏泽市图书馆承办的齐鲁晚报·今日菏泽创办三周年《立地为闻》摄影展暨摄影记者邓兴宇个人摄影展在市图书馆一楼展厅举行,不少市民看到作品后都惊叹不已,此次展览作品记录了菏泽的人文、事件,视角独特接地气,展览时间截止到5月3日。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像作品《学车》、《有房了》、《自然风》等作品都勾起了不少市民的回忆,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向他们讲述照片的内容,在“渐行渐远的老行当”中,市民李先生看到《剃头匠》作品时不禁感叹:“这哪里是照片,简直是电影画面,看着照片中炉子冒起的蒸汽,这种意境太美了!”
  “看到照片中学生敬起的军礼和含泪送别的场景,忽然想到自己大学军训时的场景,当初为了偷懒和同学一起装病不参加军训,直到军训最后一天才知道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当初送教官时,全队的人都哭着将他们送到大巴。”看到《军训》作品后,市民王先生感慨道。
  “看,清淤工作多辛苦,以后不要往赵王河内乱扔垃圾。”在现场,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儿子在作品《脸》旁边驻步,照片中一名清淤者的脸上全是淤泥,但照片将清淤者的表情、眼神拍摄得栩栩如生。
  “这张照片中孩子的眼神简直和希望工程女孩的眼神相媲美,裂开的双手,破旧的墙壁,将孩子渴望看到外面世界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市民王先生说。他所观看的照片是菏泽某农村小学,一名学生正在教室上课,看到外面的有嬉闹声,不禁向外望去,但手中的笔始终没有丢开。
  齐鲁晚报·今日菏泽创办三周年《立地为闻》摄影展暨摄影记者邓兴宇新闻摄影展由齐鲁晚报·今日菏泽主办,菏泽市图书馆承办,菏泽润华汽车园协办,兴宇视觉工作室出品。此次摄影展共展出作品100余幅,所有作品均是摄影记者邓兴宇自2011年进入齐鲁晚报以来对菏泽的记录。100余幅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独特拍摄出接地气的作品,记录了菏泽的人文、事件等,对于市民来说,他们记载的并不仅仅是事件,更是现象,不仅仅是表情,更是内心。
  摄影记者邓兴宇与齐鲁晚报·今日菏泽共同成长,三年来,为报纸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新闻图片,作品从小众视角记录菏泽的人和事。所展览作品中,既有童年嬉戏的快乐,也有失去亲人的痛苦,既有寒风中的背影,也有像剃头匠、修表匠等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现在属于快节奏的生活,忙碌匆忙的我们,每天都在奔波,有时,真的需要停下匆匆的脚步,看一看身边的风景,回忆一下过去的事情,听一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邓兴宇说,这些照片记载了他在菏泽的见闻,及菏泽这座城市的变迁,“每幅作品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也让我还原了我的生活和对这座城市的记忆。”
  “三年来,《今日菏泽》立足菏泽本土、把握城市主流、牢记服务意识、贯彻‘我们就在您身边’的办报理念,策划出品了一系列的优秀报道。摄影记者邓兴宇与今日菏泽共同成长,三年来用镜头记录了菏泽的点点滴滴,为报纸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新闻图片,这其中有民生大事,也有草根达人,有逐渐老去的城市记忆,也有青春向上的梦想展示,这些图片对记录菏泽当代发展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齐鲁晚报菏泽记者站站长、《今日菏泽》执行总编辑黄体军说。
  “齐鲁晚报是一份深受大众群众喜爱的报纸,今日菏泽创刊三周年来,做出大量优秀报道,已成为菏泽人民必不可少的文化食粮。三年来,齐鲁晚报·今日菏泽刊发出大量新闻摄影作品,不少图片立意深远,感情充沛,触动人心,为报纸增色不少,更成为记录菏泽发展的珍贵史料。”菏泽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焦延河表示,与一般摄影创作不同,新闻图片必须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以人为图片主角,“要求摄影记者具有较强的形象观察力和整体把控力,心明、眼亮、腿勤、手快。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往往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历史价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