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书报亭
2014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钟倩
  小区十字路口的书报亭要关门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咯噔一下,好像要失去一个老朋友,有些怅然若失。
  最早的时候,书报亭是书报摊,由附近一家单位退休下来的两位老人经营。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这里给我买《小学生作文》、《童话故事》,等我上初中,每个星期都要来买《时代影视》,接过杂志,我总要飞快地浏览一番。买杂志的钱都是积攒下来的早饭钱,但我认为非常值得,到了学校,杂志还会被班上同学“哄抢”!
  不知何时起,书报摊换成了书报亭,整洁靓丽,不再灰头土脸的了,但书报亭内部空间很狭小,不足三平方米,两位老人只能容下一人在里面坐着。老太盘着头发,头发全都白了,她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和周围摆摊卖东西的人打成一片,大多时间,都是她在报亭里。有些时候,老先生也会过来替换老太,他戴着一副眼镜,不苟言笑,但非常认真,遇到想买的杂志没有,他会记录在本子上。
  后来,我踏上漫漫写作之路,和这个书报亭的交集多了起来,有时是自己外出路过买回杂志,但大多时候,是写好一张字条,让母亲出去买菜时给我捎回来。
  有一天,母亲回来和我说,“卖杂志的老太问我,你女儿是不是作家?”我赶忙问母亲,“你是怎么回答的?”母亲的眼神里写满骄傲,“我回答说,是的,她爱写东西,文章经常发表,我都记不过来。”我有些忐忑,暗暗地想,自己只是个写字的人,称不上作家,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眼中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我要努力写作,不让母亲失望,这是我写作最初的动力。
  书报亭紧挨着十字路口,附近好多摆摊卖早点的,有一段时间,老太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只大白鹅,在报亭外面放养着,早点摊顾客吃剩的饭,都成了它的美食。大白鹅挺着长长的脖子,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有时会叫上几声,引来一些孩子过来围观。大白鹅像是书报亭站岗放哨的小战士,前来买杂志的人都会远远地向它行注目礼,很有范儿,给书报亭增添不少情趣。
  这几年,我光临书报亭的次数少了,有些杂志从邮局订阅,偶尔心血来潮想起看什么杂志,才会去书报亭买,长时间不去,有些生疏,连杂志出刊的时间都搞不清了。外出时,有时遇见年轻妈妈领着三四岁的孩子去书报亭买漫画书,边走边看,迎着黄昏的晚霞,那场景格外温馨;我最感动的是,小区里很多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放学时过来买杂志,他们是老顾客,老太都摸清楚谁看什么了,来了后直接递杂志,没有多余的语言,中学生拿到杂志,便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
  小小书报亭,好像是时间大网上结的一个鸟巢,人们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光顾一次,也有些人想什么时候来便什么时候来,随心所欲的样子。然而,这些五光十色的相遇,在岁月这只大手的神奇点化下,无形中化为缕缕情丝,缔结在城市的土地上,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去年,我先后几次听母亲回来唠叨,去书报亭买杂志,都是老先生在,没见老太,有些纳闷,以为她不凑巧回家了,或者有其他事情,没有多想,也没放在心上。后来,听小区的人说,老太去世了,得的病挺急,我的喉咙里顿时像堵住什么东西,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此后,我很少去书报亭买杂志,买也都是我写字条、母亲捎回来,出门路过书报亭,见老先生坐在里面,心底漾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人和书会产生感情,人和人更会有感情。
  如今,书报亭要关门了,像是要和一位老朋友告别,用沙哑的声音道一声“再见”,转身离开。想想,当年从书报亭买漫画书的小朋友都大学毕业工作了,书报亭陪伴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成长,输送无尽的知识和智慧,可谓功德无量。没有了书报亭,十字路口会变得寂寞起来。精神家园少了一扇窗户,我们的心如何安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